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经干扰素α治疗Ph~1染色体及M-BCR基因重排消失1例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葛秀清日本广岛大学原爆放射医学研究所镰田七男关键词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干扰素,Ph~1染色体,M-BCR基因报告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以干扰素(IFN)α...  相似文献   
2.
例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NLL-M_3)并发骨髓纤维化。患者男性,26岁。发热、牙龈出血1周入院。既往体健。胸部皮肤做在淤斑。浅表淋巴结、肝、脾均无肿大。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1.2×10~9/L血小板55×10~9/L。骨穿5次干抽,1次成功的骨髓涂片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在筛查缺铁性贫血患者恶性肿瘤病因中的价值。方法对5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检查。静注18↑F-FDG 5-8 mCi,45 min后开始扫描,进行X-ray断层采集,经计算机重建获得全身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断层影像。结果53例缺铁性贫血最后确定的病因为胃肠道恶性肿瘤31例,非肿瘤性疾病22例。符合线路显像的敏感性为90.3%(28/31),特异性81.8%(18/22),准确率86.8%(46/53),阳性预测值87.5%(28/32),阴性预测值85.7%(18/21)。结论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作为筛查诊断手段,可以初步确定潜在恶性肿瘤的有无及其所在部位,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一个十分重要且不断扩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由此所造成的重大损失和危害常见诸于报端,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强烈关注。由于其常呈集体突然爆发,潜伏期短,发病率高,现场检样不易采集等特点,虽引起中毒的致病菌不同,但很多中毒症状相似,临床不易判断,而实验室检验时常出现不易检出细菌或同时检出几种细菌却难以判断何种是致病菌、或误检出非致病菌。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依靠实验室诊断技术快速而准确地确定引起中毒的细菌类型,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 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在筛查缺铁性贫血患者恶性肿瘤病因中的价值.方法 对5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18 F-FDG 符合线路SPECT显像检查.静注18F-FDG 5~8 mCi,45 min后开始扫描,进行X-ray 断层采集,经计算机重建获得全身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断层影像.结果 53例缺铁性贫血最后确定的病因为胃肠道恶性肿瘤31例,非肿瘤性疾病22例.符合线路显像的敏感性为90.3%(28/31),特异性81.8%(18/22),准确率86.8%(46/53),阳性预测值87.5%(28/32),阴性预测值85.7%(18/21).结论 18 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作为筛查诊断手段,可以初步确定潜在恶性肿瘤的有无及其所在部位,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粒 )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骨髓增生性疾病。过去 ,慢粒中位生存期是 3年 ,5年生存率不到 2 0 %。现在发达国家患者中位生存期已经延长一倍 ,达 5~ 7年 ,5年生存率 5 0 %~ 6 0 % ,30 %以上患者可生存 10年。导致平均生存期延长的因素有 :早期诊断 ,支持治疗的改进 ,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如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干扰素α的应用 ,以及根据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选择可能的最佳治疗方法。治疗慢粒的方法主要是药物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有效药物包括白消安、羟基脲、高三尖杉酯碱和干扰素α等。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反映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有效的早期指标。方法2001-06~2004-07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3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天、第7天、第11天、第14天、第18天及第21天分别用Abbott细胞计数仪检测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质量浓度(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结果RBC、Hb、MCV及MCH平均值在第4天即见升高,以后继续逐步升高。第7天与治疗前测定的平均值相比,Hb(P=0.001)、MCV(P=0.008)升高有极显著意义,MCH升高有显著意义(P=0.016)。第4天时88.2%、88.2%和91.2%患者,第7天时全部患者的Hb、MCV及MCH均比治疗前升高。结论Hb、MCV、MCH可作为观察补铁疗效的方便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误诊为溶血性贫血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将我院曾被误诊为溶血性贫血(溶贫)的巨幼贫患者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均符合巨幼贫的诊断标准,男3例,女2例。年龄29~78岁。5例均有头昏、乏力、心悸、纳差、巩膜黄染等表现。  相似文献   
9.
约99%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和/或尿中有一种单克隆蛋白。这导致了一种普遍接受的概念,即骨髓瘤在细胞水平是一种单克隆疾病。然而这不过是一种推测。虽然骨髓瘤是来源于一株特异性基因型的克隆,但是在肿瘤的生长过程中可能发生突变产生新的克隆。这些克隆可以保持(亦可不保持)同一基因型。这种克隆异质性(即多克隆性)对于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处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消灭Ph~1阳性细胞于慢性期大部分甚至全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CGL)病人在作出诊断时,骨髓中可能有残留的Ph~1阴性(因而也许是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存活。极少数病人诊断时骨髓Ph~1阳性,用马利兰治疗后转为阴性,而这些病人的生存期意外地长。基于以上认识,人们试图抑制Ph~1阳性细胞群,希望能够让Ph~1阴性的造血机能重新出现。 1979年,纽约S1oan-Kettering研究所发表了L-5方案初步结果报告。37例初诊的CGL患者,首先进行脾脏放射治疗,再行脾切除术,然后接受多种通常用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