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能否成功,术前准备至关重要。我科应用2%利多卡因针剂5~7ml、超声雾化吸入10~15分钟作为此项检查的术前麻醉。为提高麻醉成功率,我们对麻醉效果进行了观察.找出影响麻醉效果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电子支气管镜针吸纵隔淋巴结活检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5例行经电子支气管镜针吸纵隔淋巴结活检术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充分局部麻醉,密切观察术中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弹出穿刺针、进行有效负压抽吸、迅速固定涂片.结果 65例患者均成功获取标本,明确诊断.提示娴熟、准确的配合是经支气管镜针吸纵隔淋巴结活检术顺利进行,并确保成功获取标本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葛玉香  黄伟丽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0):1084-1084
我院支气管镜诊疗中心与感染科,自2002年8月至2006年12月随机采样监测细菌培养,每次持续时间4周,共98次。3456例患者检查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后的电子气管镜,对其表面、内腔注入洗脱液、进行随机采样检测,结果有2例患者使用过的电子气管镜,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电子气管镜、活检通道,电子气管镜,经消毒后培养阳性,阳性率0.06%,检出细菌数都符合〈20CFU/件,  相似文献   
4.
肺部疾病诊疗方法较多,但有时效果不尽人意,如痰检阳性率相对较低;开胸或胸腔镜检查创伤大、费用高、并发症相对多;穿刺针吸术更适于纵隔占位性病变;气管镜直视检查对腔外肺内的病变诊断价值较小。而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可明显提高诊断率。我们对439例患者行气管镜肺活检,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2007年8月,我们对80例肿瘤患者实施股静脉置管输液,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呼吸系统疾病是老中青年人的常见性疾病,抗菌治疗常做为首选,如何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证,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耐药菌产生,避免和积极处理二重感染,改善呼吸系统疾病预后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经电子支气管镜诊治长期误诊支气管异物患者18例,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术获取细胞学或组织学标本的方法,方法:对50例患应用特制的带有弯曲导管的穿刺针,通过气管镜活检通道进入人工气道内,穿透气道壁对纵隔淋巴结进行针刺吸引获取细胞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50例患,肺癌检出率为48%,结节病为6%,结核病为6%,反应性淋巴结增生为8%。结论;经支气管镜直视下进行纵隔淋巴结穿刺术,免除了创伤性较大的手术,可在活检钳不能到达的部位进行针吸,不但有助于肺癌的诊断,而且能确立对结节病及结核、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淋巴肉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经气管镜针吸活检诊断纵隔疾病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经气管镜针吸活检(TBNA)对纵隔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肺CT检查显示气管、支气管旁纵隔肿物的患者进行气管镜针吸活检术,穿刺部位分别为气管旁、隆突前、隆突后、隆突下、左右气管旁。结果 19例气管镜检查无气管黏膜及管腔改变,9例出现气管轻度外压型改变,4例气管局部软骨环消失;32例患者共进行穿刺78个位点针刺活检。诊断阳性例数为24例,阳性率为75%,其中10例(31%)为非小细胞肺癌,7例(22%)为肺鳞癌,4例(13%)为肺腺癌,1例(3%)为结节病,1例(3%)为纵隔积液,1例(3%)为纵隔脓肿,其他6例(19%)涂片发现正常淋巴细胞,2例(6%)发现慢性炎症细胞,除6例(19%)穿刺后小量一过性局部出血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TBNA是诊断气管旁纵隔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通过下食管括约肌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样疼痛、泛酸、口苦。胸痛常作为诊断基础但并不是反流性疾病的可靠指标。我们采用食管内pH值测定方法作为治疗反流性疾病病人依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