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电解剖(Carto)系统引导左房(left atrium,LA)内环肺静脉(pulmo-naryvein,PV)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可能原因和再消融治疗。方法共对77例房颤患者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消融治疗,其中男性58例,20~76岁;阵发性房颤56例,持续性房颤21例。穿刺2~3次房间隔送入2~3支2·67mm(8F)长鞘至LA,送入1~2支Lasso导管入PV。应用Carto-XP系统,3·5mm生理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在LA内建立三维电解剖结构图。行PV选择性造影标识出PV口。在沿PV口外0·5~1·0cm的LA,设定围绕左或右侧上、下PV的环状消融线,消融终点为PV-LA电隔离。结果71/77例左侧和右侧PV-LA均达到电隔离,6/77例仅单侧PV-LA电隔离。复发病例中,14例再次消融,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8例,房速-房颤5例,典型心房扑动1例。13例(93%)有左和/或右侧PV-LA传导恢复,其中左、右两侧均恢复8例,左侧和右侧恢复分别为3例和2例。7例患者在术中记录到左房房速,均起源于PV。13例再次消融均达到PV-LA电隔离,1例典型心房扑动达到三尖瓣峡部双向传导阻滞;随访3~30个月,其中12例无房性心律失常发作。结论采用Carto系统引导环同侧PV线性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有效,PV-LA传导恢复可以是房颤消融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再次消融达到PV-LA电隔离可进一步提高房颤消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机制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方法快慢型AVNRT消融患者42例。消融方法为在心室起搏或心动过速时标测最早逆传慢径心房激动部位,然后在窦性心律下或心动过速时消融。消融成功的标准为消除逆传慢径、1:1前传慢径及不能诱发任何类型AVNRT。结果所有42例均消融成功。逆传慢径消融成功部位在三尖瓣环和冠状静脉窦(CS)口之间(传统慢径区域)36例(86%),其最早逆传心房激动也位于上述区域;逆传慢径在CS近端或/和二尖瓣环心房侧消融成功6例(14%),其最早逆传心房激动多位于CS近端1~3cm处。结论多数快慢型AVNRT可在传统慢径区域(房室结右侧后延伸)消融成功,但部分病例需要在CS近端和/或二尖瓣环房侧(左侧后延伸)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A19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符合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患者88例,为2013年10月—2015年12月的病例。按随机对照设计原则、根据入选标准分为2组,分别为44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共治疗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所有患者心功能指标,收集所有患者的血液标本测定血浆NT-pro BNP、BNP及血清Hs-CRP、CA199、AFP值,同时对比6 h、6~12 h、12~18 h、18~24 h窦性心律恢复和30 d内窦性心律维持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 BNP、BNP值降低,血清Hs-CRP、CA199、AFP值降低,LVEF、CO升高,LVEDD、LVESD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治疗后血浆NT-pro BNP、BNP值较低,血清Hs-CRP、CA199、AFP值较低,LVEF、CO较高,LVEDD、LVESD较低(P0.05);对照组在6 h、6~12 h、12~18 h、18~24 h时窦性心律恢复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52.27%低于研究组有效率81.82%(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显著,降低心肌损伤及癌胚抗原CA199水平,改善心功能,且不加重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张希  苗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7):4293-4298
背景:脱氧核酶ED5可通过特异性抑制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的表达来阻遏下游靶基因的表达。 目的:构建颈动脉损伤模型大鼠,观察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的脱氧核酶ED5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血浆组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防治血管内膜增生的机制。 方法:实验采用左颈总动脉内膜剥脱构建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大鼠,分别将ED5,MgCl2和FuGene6注入大鼠损伤的血管节段内。 结果与结论:病理学检查、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SA检测结果显示,建模后3,7,14,21 d,与MgCl2组和FuGene6组相比,经损伤动脉局部转染ED5后的大鼠血管组织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的表达和血浆组织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 < 0.01),且建模后7,14,21 d内膜增生程度明显减轻(P < 0.01)。结果证实,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特异脱氧核酶ED5可能通过抑制组织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损伤颈动脉内膜的增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 As2O3)对膀胱癌MBT-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s2O3对人膀胱癌细胞株MBT-2的生长抑制率.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MBT-2细胞凋亡和免疫组化分析bcl-2表达.结果:As2O3可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MBT-2细胞生长,其作用随时间延长和浓度提高而增强,可明显诱导细胞凋亡.结论:As2O3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并促使癌细胞凋亡增多,可能为膀胱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经胸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后分支型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导管消融术后心电轴改变与否对左心室形态、功能及室壁运动协调性的影响.方法 2003年4月至2007年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射频导管消融术的连续32例ILVT患者,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30±16)岁.电生理检查明确ILVT诊断后,通过标测ILVT时最早的浦肯野电位(PP)或舒张期电位(DP)处做为消融靶点.根据消融后体表心电图是否出现心电轴改变,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随访过程中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且在13例患者中比较心脏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32例ILVT患者均经导管消融成功.消融术后未发生心电轴改变者21例,心电轴明显改变者11例.术后随访17.3~95.0(35.1±17.5)个月.消融术前和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发生心电轴改变者LVEDD:(44.0±6.5)mm对(41.1±5.9) mm;LVEF:0.65±0.06对0.60±0.05未发生心电轴改变者LVEDD:(45.0±4.5)mm对(41.6±4.0) mm;LVEF:0.67±0.06对0.61±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组织超声检查组共入选13例患者,其中消融术后心电轴未发生和发生改变者分别为7例和6例,消融术前和术后相比较,室壁各阶段收缩期平均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VT消融术后所产生的心电轴明显改变,不影响左心室功能、形态及室壁运动整体协调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