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04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骨水泥对血压心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水泥对血压心率的影响苏立政*邵建东*张子扑*我们观察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骨水泥对血压心率的影响61例,结果如表1所示。表1用骨水泥前后血压心率变化(x±s)用骨水泥前用骨水泥后2min4min6min8min收缩压(kPa)15.7...  相似文献   
2.
自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硬膜腔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6例中,男72例,女64例;年龄19~55岁;病史1~3年。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临床表现为腰痛114例,下肢疼痛、麻木135例,脊柱侧弯63例,棘间压痛121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33例。CT与MIR示本组患者的椎间盘均突出并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其中L4~5突出39例,L5~S1突出84例,L4~5与L5~S1均突出13例。  相似文献   
3.
重症法乐氏四联症(TOF)根治手术的关键是流出道的疏通、重建。目前,右室流出道(RVOT)重建多采用自体心包片跨肺动脉瓣环补片扩大右室流出道,因为肺动脉瓣环剪开及加宽后破坏了肺动脉瓣关闭的严密性,造成其关闭不全,致肺动脉瓣返流,加重了右室负荷,所以术后易发生心功能不全,难管理,病死率高。我们选择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20例成人重症TOF患者应用活性同种带瓣主动脉片重建右室流出道,并与常规方法的20例进行对比研究,显示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30例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分别用依托咪 硫贲妥钠进行静脉全麻诱导观察两组静脉全麻药对意识,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依托咪酯明显优于硫贲妥钠,适用于开胸手术的诱导。  相似文献   
5.
自1997年以来,我们施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228例.现将其麻醉处理总结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王璞  苏立政 《山东医药》1994,34(11):30-31
自1988年以来,我院施行盐酸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236例,现作如下分析与讨论。 1.一般资料:236例中,男134例,女102例;年龄10~73岁,平均34.5±16.3岁。腹部手术81例,下肢手术123例,会阴部手术29例,椎管手术3例。手术时间0.25~4.00小时,平均1.19±0.59小时。  相似文献   
7.
很多手术施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要求麻醉平面阻滞较广,通常需两次穿刺置入2根导管才能完成。为此,我们于1992年研制成双腔硬脊膜穿刺针,用该穿刺针一次穿刺可向头尾各置入1根导管,用以施行60例硬膜外麻醉,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 穿刺针的设计及用法 穿刺针针体为双腔,固定在同一针座上,头端分别向两侧开孔,针芯也为2根,固定在同一芯座上,与针体相对应。穿刺时,两侧开孔分别向头尾方向,进针方法及指征同常规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经两腔分别向头、尾端各置入1根硬脊膜导管,退出穿刺针后分别将2根导管标记清楚,并分别注药。2 临床资料分析 用双腔穿刺针行硬膜外穿刺双向置管麻醉60例,男5例、女55例,年龄24~70岁,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过程中,由于缺氧、创伤及再灌注,必然对心肌造成损害。如何做好心肌保护是围手术期的一个关键环节。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我们选择了心脏直视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充氧冷晶体停搏液持续灌注和常规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进行对比研究,观察其心肌保护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科将国产布比卡因用于连续硬膜外麻醉共530例。其中男247例,女283例;年龄为6~75岁,12岁以下者7例;胸壁手术16例,上腹手术180例,下腹手术232例,下肢手术57例,剖腹产术45例。急症手术占84例。530例中,胸_(4~5)间隙穿刺16例,胸_(7~10)间隙穿刺199,胸_(11)以下及腰椎间隙穿刺315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