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病人 男 ,5 7岁。胸闷、气促 3个月。颜面发绀 ,颈静脉怒张 ,右心界扩大 ,心音低钝 ,肝右肋下 3cm ,腹水征阳性 ,双下肢轻度水肿 ,上肢静脉压 30cmH2 O(1cmH2 O =0 .0 98kPa)。X线胸片示肺血少 ,右上纵隔呈弧形增宽 ,右心缘增宽。CT检查明确肿瘤侵及纵隔并右心房转移。超声心动图见右心房内 7 0cm× 5 3cm高密度团块 ,肝静脉增宽 (图 1)。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低电压。术前诊断 :侵袭性胸腺瘤右心房转移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1997年 6月经胸骨正中手术。术中见上纵隔被肿瘤浸润固定 ,向脊柱右后生长与右上肺粘连 ;…  相似文献   
2.
张大国  苏友华 《贵州医药》1998,22(5):350-351
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毁损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列1行主动脉瓣及赘生物切除机械瓣置换;2例行三尖瓣螯生物切除,Devega成形,二尖瓣赘生物切除Carpentier环成形术,术后分别随访10月和1年,疗效满意。就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3.
抑肽酶对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影响和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关系。方法:36例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18,术中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照组,n=18,术中不应用抑肽酶,动态监测围术期血液中PAF的水平变化,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量和术后总的引流量。结果:实验组PAF水平从转流20min到术后24小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从转流20min到术后8小时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0.01),对照组从转流20min到术后24小时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0.01);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由于其术中的高灌注流量和较高的体外循环温度,可使机体生成PAF增加,从而激活血小板,导致术后凝血功能紊乱。抑肽酶有抑制机体产生PAF的作用,可有效的保护血小板的功能,减轻患者术后的全身系统性炎性反应,减少住院期间的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心脏跳动下与心脏静止时心内直视手术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方法3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分为心脏跳动组(n=17,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中鼻咽温度为32℃~34℃)和心脏静止组(n=18,术中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中鼻咽温度为25℃~27℃),动态观察围术期血液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变化.结果心脏跳动组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从转流毕到术后24h均高于心脏静止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由于其高灌注流量和较高的体外循环温度对机体创伤较大,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影响也较严重.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角度,我们推崇传统的术中阻断升主动脉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心脏跳动下与心脏静止时心内直视手术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方法:3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分为心脏跳动组(n=17,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中鼻咽温度为32℃~34℃)和心脏静止组(n=18,术中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中鼻咽温度为25℃~27℃),动态观察围术期血液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变化。 结果:心脏跳动组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从转流毕到术后24h均高于心脏静止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结论: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由于其高灌注流量和较高的体外循环温度对机体创伤较大,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影响也较严重。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角度,我们推崇传统的术中阻断升主动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