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Beas-2B)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分子机制。方法 PM2.5粉末溶解于DMEM培养基中,倍比稀释成不同浓度(0、12.5、25、50、100μg/ml)的溶液,超声30 min后加入血清及双抗(链霉素和青霉素),使终浓度为2%血清的体系,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系统检测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活化水平和vegf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化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NF-κB组成亚基p65磷酸化水平、阻遏蛋白IκBα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M2.5呈剂量依赖性诱导Beas-2B细胞VEGF表达;PM2.5诱导Beas-2B细胞中NF-κB活化,在浓度为100μg/ml活化强度最高,阻遏蛋白IκBα降解和p65亚基磷酸化水平升高;抑制NF-κB p65亚基表达后Beas-2B细胞VEGF蛋白表达水平下调,vegf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化水平下降。结论 PM2.5通过活化NF-κB途径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中VEGF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 PM2.5)可否通过诱导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P-1)活化介导支气管上皮细胞(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 Beas-2B)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诱导表达及炎症反应。方法体外培养Beas-2B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细胞中AP-1的诱导活化水平和VEGF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化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AP-1的2个组成亚基c-Jun、ATF2的诱导活化水平及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M2.5可显著上调Beas-2B细胞中转录因子AP-1的转录激活活性;同时诱导AP-1组成亚基c-Jun和ATF2活化。 Beas-2B细胞中转染c-Jun或ATF2 siRNA后,可抑制AP-1的转录激活活性,同时VEGF的转录活化和蛋白表达也显著下调。结论 PM2.5通过活化AP-1可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中VEGF表达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2-丁基-5-硝基苯并呋喃和4-甲氧基苯甲酰氯经Friedel-Crafts反应、去甲基化、醚化、还原和甲磺酰化制得N-[2-丁基-3-[4-(3-氯丙氧基)苯甲酰基]-5-苯并呋喃基]甲磺酰胺,再经碘代后与正丁胺反应得到去丁基决奈达隆,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红外光谱和质谱确证,该化合物可作为决奈达隆质控的对照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伊利替康联合5-Fu/LV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1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化疗方案:伊利替康140mg/m^2持续静脉滴60-90min,d1,甲酰四氢叶酸200mg/m^2持续静脉滴入2h,d1,5-FU400mg/m^2静脉推注,d1,5-FU1200mg/m^2,持续静脉滴注46h,14d为1个周期,连用4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1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获得CR0例,占0%;PR5例,占45.4%,SD4例,占36.4%;PD2例,占18.2%;有效率为45.4%(5/11)。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迟发性腹泻。结论对于晚期胃癌患者,伊利替康联合5-Fu/LV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syndecan-1的表达及细胞的增殖和通透性的影响。

方法:以低浓度(100nmol/L)和高浓度(1 000nmol/L)胰岛素分别刺激细胞48h后,采用蛋白印迹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观察syndecan-1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分别以四甲基偶氮唑蓝法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性和通透性。

结果: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刺激后,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syndecan-1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升高,且高浓度胰岛素的作用更显著。胰岛素刺激后,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水平和通透性均增高,且高浓度胰岛素的作用更强。

结论:胰岛素可上调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syndecan-1的表达、增加细胞的通透性和促进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TGF-[1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是否受到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究该通路是否参与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表型转化。方法 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将第4代细胞用TGF-β1( 10 ng/ml)刺激后,分不同作用时间(0、3、6、24h)提取细胞内总蛋白。BCA法测定总蛋白浓度,Western -blot检测α-SMA的表达水平;并用相同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TGF-β1(0、2、10、50 ng/ml)刺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水平。用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阻断剂Y-27632处理后,再用TGF-β1刺激,作为实验组,将未作处理的正常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Y-27632(10 μmol/L)组作为阴性对照组,只用TGF-β1( 10 ng/ml)刺激组作为阳性对照组,分别检测α-SMA的表达差异。使用ANOVA对蛋白表达量进行统计学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 ng/ml TGF-β1按不同作用时间刺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α-SMA的表达量分别为:0h为1.0,3h为1.9+0.2、6h为2.1±0.1,24 h为3.1±0.1。24 h较其他3个时间点α-SMA表达量明显上升(n=4,P<0.05)。不同浓度TGF-β1刺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α-SMA的表达量分别为:0 ng/ml为1.0,2 ng/ml为1.4±0.2,10 ng/ml为3.2±0.1,50 ng/ml为3.1±0.2。10 ng/ml表达量明显高于0 ng/ml和2 ng/ml(n =4,P <0.05),较50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4,P>0.05)。用Y-27632(10 μmol/L)处理后,再用TGF-β1刺激,细胞的表型转化明显受到抑制,实验组α-SMA的表达量(1.2±0.2)较阳性对照组(2.9±0.1)明显降低(n=5,P <0.05),与空白对照组(1.0)和阴性对照组(1.1±0.1)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5,P>0.05)。结论 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参与了 TGF-β1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目前常用的大鼠脂肪血管内皮细胞(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进行改良,建立一种操作更为简单、更经济的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SD大鼠睾丸囊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在保留血管及脂肪组织、缩短消化时间的条件下分离、获取细胞,普通高糖培养基培养,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CD29、CD31与Ⅷ因子相关抗原流式鉴定及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鉴定,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冻存前后增生率,并讨论改良培养法较传统培养法的优越性。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VECs在光镜下初始呈偏圆不规则多角形,细胞融合后呈铺路石样生长;流式鉴定CD31阳性和CD29、Ⅷ因子相关抗原弱阳性,Ⅷ因子相关抗原荧光染色阳性;细胞传至第20代后,仍未见贴壁困难、生长停滞等迹象,平均传代时间为5~7d;液氮中冻存12个月复苏后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无明显改变。结论改良的大鼠脂肪来源VECs的分离和培养方法,较传统方法更简单、经济,培养时间更短,可长期传代,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κB激酶(IκB kinase,IKK)催化亚基α(IKKα)在紫外线(ultraviolet radiation, UV)诱导的细胞反应中介导p53活化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系统检测在UVB诱导细胞反应中p53的转录激活活性。 Western印迹检测IKKα、p53、p38K蛋白表达水平和诱导活化状态。结果 UVB在野生型小鼠成纤维细胞中能显著诱导p53发生磷酸化修饰反应;同时转录激活活性显著提高,IKKα基因敲除后,以上活化反应受到显著抑制,而恢复IKKα表达水平后这种活化反应得以恢复。同样条件下IKKα也能调节p38K的诱导活化,抑制p38K活性显著下调p53的诱导活化水平。结论 IKKα能通过调控p38K活化进而介导UVB诱导p53磷酸化修饰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颅脑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急诊室救治现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方法以2009年衢州地区颅脑创伤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年龄、性别、致伤原因、致伤日期和时间、现场急救、伤员转运方式、受伤-急诊专科救治时间、受伤一首次头颅检查时间、急诊室急救现状和治疗结果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青壮年男性是急性颅脑创伤的高发人群;交通事故是致伤的主要因素,厂矿企业相关性损伤发生率明显增高。专业人员现场急救和救护车转运比例很低。损伤至入院急救时间最短的是乡镇卫生院,但损伤至专科诊治时间和获首次头颅CT检查时间最长。颅脑创伤以闭合性损伤为主,但急诊科最常用的急救措施是清创缝合。结论颅脑创伤是一种发生率较高,危险性较大的创伤性疾病,可以通过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普及、教育进行预防,通过对相关医护人员培训和改善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