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6年8月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炎症性肠病(IBD)学术会议检阅了2000年第一届全国会议以来该领域研究的丰硕成果.大会高质量的专题报告和论文交流。反映了我国近年IBD研究的新动向和新经验。会议由于有国外知名专家的参与、点评和樊代明、钟南山院士的报告、指示。更突显出其里程碑意义。回味这次学术会议的主要内容。对比近年来我们建议的研究策略。感触良多。深感形势喜人,发展趋势令人鼓舞。其中一些主要研究方向意义重大。需找准差距、明确目标。继续深入研究。才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㈣。为此提出我们的意见,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6年8月17—20日由中华消化病学主办、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承办的全国第二届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在广州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代表以及受邀来自美国的2位炎症性肠病专家参加了这一会议。会议期间,国内外专家做了23个专题报告,并有109篇论文在会上以多种形式进行了交流。这些论文反映了自上次全国会议以来,我国炎症性肠病在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新经验,现将其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严重发作的金标准方法已有几十年。近年,将环孢素加至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激素抵抗的UC已获成功。此研究调查重度UC对静脉单独使用环孢素的效果并与糖皮质激素进行比较。 方法:年龄18~70岁,经结肠镜证实为UC并存在活动性炎症的病人纳入试验。剔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Smad7,Smad2/3总量及活化形式P-Smad2/3在噁唑酮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结肠粘膜中的表达,探讨Smad分子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及免疫沉淀法检测正常Balb/C小鼠以及腘唑酮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中肠粘膜组织中Smad7,Smad3/2总量及活化形式P-Smad2/3的表达水平。结果Smad7的表达在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Smad3和Smad2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表达无差别,而P-Smad3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Smad2两组表达并无差别。结论Smad分子异常导致的TCF-β1信号通路障碍影响其抗炎作用的发挥,可能与UC中的慢性炎症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白细胞介素(IL)鄄18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对多种免疫反应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目的:观察IL鄄18对单个核细胞产生1型辅助性T细胞(Th1)细胞因子干扰素(IFN)鄄γ和IL鄄2的影响,及其对细胞内核因子(NF)鄄κB活化的影响,以揭示IL鄄18对单个核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IL鄄18或IL鄄18 IL鄄12刺激小鼠脾单个核细胞(SMC),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鄄PCR)检测IFN鄄γ和IL鄄2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IFN鄄γ和IL鄄2蛋白浓度,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检测NF鄄κB的活化。结果:IL鄄18刺激后,SMC培养上清液中的IFN鄄γ蛋白浓度随IL鄄18浓度的增高而相应增高;100ng/mlIL鄄18与不同浓度的IL鄄12共刺激后,IFN鄄γ蛋白浓度随IL鄄12浓度的增高而相应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各刺激组的IL鄄2蛋白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改变(P>0.05)。IL鄄18或IL鄄18 IL鄄12刺激后,SMC中NF鄄κB活化。结论:IL鄄18可单独或与IL鄄12协同诱导单个核细胞分泌Th1细胞因子IFN鄄γ,NF鄄κB活化参与了这一过程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临床见习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仁伟  欧阳钦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4):3858-3859
在新的世纪里,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医疗卫生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临床医学教育面临各种前所末有的挑战,其中,临床见习面临的挑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我国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性研究文献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了解中国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性研究的现状,查阅并统计1989~2 0 0 3年期间中国医学专业杂志中有关UC治疗的文章,依据循证医学(EBM)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CC)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检索年代为1989~2 0 0 3年,检索式为“溃疡性结肠炎(任意字段)AND治疗(任意字段)”,选出UC治疗性研究的文章,逐篇查阅全文后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UC治疗性研究的文章2 174篇,临床药物治疗性试验15 2 3篇(70. 1%) ,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 11篇(0 . 7%) ,设有对照者673篇(4 4 . 2 %) ;无对照试验83 9篇(5 5. 1%) ,仅有1篇系统评价(SR)的文章。有5 77篇文章能够根据EBM的标准分级,其中89 .4 %具有Ⅲ级论证强度。药物临床治疗性试验中,90 5篇有诊断标准,7篇有纳入及排除标准;有疗效判定标准者13 3 4篇,但85 8篇标准未说明来源;3 70篇进行了随访,报告失访仅有17篇,仅2篇采用了意向性分析(ITT)。对照研究中,试验前进行过均衡性检验者484篇。治疗性研究中,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分别为93 3和15 4篇,中西药结合治疗为43 6篇。单纯中药和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有效率>90 %。结论 UC治疗研究中以临床药物治疗性试验报道居多,绝大多数为中药及中西药结合治疗性试验,且绝大多数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新型生物制剂英夫利西(infliximab)治疗克罗恩病(CD)的疗效、安全性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前瞻性开放性研究英夫利西治疗传统疗法无效或激素依赖的顽固性CD患者10例:活动期8例,其中4例伴有瘘管;缓解期2例,1例为反复下消化道大出血、1例为肠病性外周关节炎.在第0、2、6周给予5 mg/kg诱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骨骼肌肉创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来本院进行诊断的80例骨骼肌肉创伤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诊断,一种采用X线诊断,另一种用螺旋CT诊断,比较两组诊治效果。结果 X线诊断患者经CT诊断后11例确诊为肩关节创伤、10例胸锁关节创伤、10例肘关节创伤,19例膝关节创伤8例盆骨创伤,13例脊柱创伤,5例软组织创伤,确诊率为91.25%(73/80),高于对照组82.5%(66/80)(P<0.05)。结论骨骼肌肉创伤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螺旋CT诊断效果较好,具有其他影像检查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关炎症性肠病诊断的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国炎症性肠病的诊断现状以提高对IBD的诊断水平。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CC)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索1989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发表的有关炎症性肠病的所有文章,逐篇查阅原文,记录分析我国IBD的诊断情况。结果国内发表有关IBD诊断性研究的文章数逐年增多;由探讨IBD诊断的相关综述和探讨IBD诊断方法及诊断指标、临床诊断分析方面的文章构成。212篇论著性文章中86篇(40.6%)使用了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应用不一。CD漏诊率为60.9%,UC漏诊率为32.1%。结论近15年来,我国IBD的诊断研究文章数逐年增多,但是诊断标准的使用率较低,应用不规范,漏误诊率高,提示亟待提高IBD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