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十二指肠钩虫感染性幼虫经39℃~45℃作用4小时后,对正常小鼠进行经肤感染。在39℃及42℃时,钩虫幼虫经肤侵入和向肺移行的能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在43℃、44℃和45℃时,不论侵肤率及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方法将400例应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常规正压封管、冲管、消毒、更换输液器。观察组采用新的护理方法:封管注射器针头斜面刺入肝素帽内先缓慢推封管液,至1 mL时边推注射器边距留置针近端(约1~1.5 cm)处关紧小开关后再拔除注射器;对肝素帽先用酒精棉球擦试10 s后再用0.5%碘伏消毒2次;持续输液者,对穿刺肢体间歇性地进行湿热敷,每2小时1次,每次20 min,并嘱患者保持输液肢体与心脏平齐或稍高,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换药时改变导管圆盘的固定位置。观察比较2种护理方法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堵管、液体外渗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堵管、液体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新的护理方法可减少静脉炎、堵管及液体外渗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和现场观察,结果表明左旋剂(1.5%左旋味唑硼酸酒精溶液)是预防钩蚴经肤感染的一种良好的护肤剂。小鼠腹部一皮肤涂擦左剂一次后半小时至7日内,分别感染人钩蚴,局部每天用或不用肥皂揩拭和流水冲洗一次,其活蚴减少率为96.4~100%。在霉雨季节28天内,涂药组169人,每隔三天涂擦一次,钩虫皮炎发生率为2.9%,且感染程度轻微。而不涂药的对照组234人,则皮炎发生率为58.5%,感染程度较严重,奇痒者占79.5%。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国产酚嘧啶和噻嘧啶合并疗法驱治多种肠道线虫感染366例。 患者均为6~65岁农民和儿童。两药所用剂量各为3mg(盐重)/kg体重,1日2次,连服2日。服药后2~3周复查粪便。结果,蛔虫感染者302例,鞭虫感染者311例和钩虫感染者78例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9.7%,90.0%和96.2%。鞭虫感染和钩虫感染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9.5%和99.9%。对十二指肠钩虫和美  相似文献   
5.
作者等曾于1963年发现在流行区人体感染钩虫后经253天,尚可驱获十二指肠钩虫Ⅳ期蚴和成虫前期虫体;而美洲钩虫则仅驱得成虫。故认为十二指肠钩虫在人体内有较长时间的迁延移行习性。此一现象与 Soh,C.T.记载的十二指肠钩蚴和美洲钩蚴分别经肤感染小鼠,前者经66天还可在肌肉内分离到幼虫,后者经18天便无所获,有近似之处。为了肯定两种钩蚴在动物体内有无迁延移行的习性,乃用小鼠和仓鼠分别感染两种钩蚴,采用全身检查方法,以较长的时间观察其在两种动物体内的潜留情况,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左旋咪唑外用预防钩虫感染的持久性的机理。钩虫幼虫经涂有0.5%或1.5%左旋咪唑(下称左剂)小鼠皮肤的浸液处理后1周或3周内,丧失侵肤能力。鼠肤涂1.5%~3H—左剂后3d内,皮肤含药量迅速下降,以后速度变慢,渐趋稳定,4~5周后,尚可测到微量。药物集中在涂药局部皮肤,药液浓度高者,皮肤含药量也高,皮肤给药后局部药浓度远高于口服给药。提示左剂皮肤给药的代谢转化速率较口服给药的为低,保持生物活性的时间也较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