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量研究显示,人疱疹病毒8在卡波西肉瘤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具体的致病过程不清楚。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vMIP)是人疱疹病毒8编码的趋化因子,其参与了卡波西肉瘤的血管生成以及人疱疹病毒8感染、复制及免疫逃避等病理生理过程。该文就vMIP与卡波西肉瘤的关系进行综述,探讨vMIP在卡波西肉瘤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鳞癌基于超声内镜检查(EUS)和基于CT勾画的大体肿瘤靶体积(GTVEUS、GTVCT)的差异.方法 2008年3月到2010年2月间连续收治的36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CT模拟定位前行EUS,在EUS确定的食管病变上下界用止血夹标记.治疗体位CT模拟定位,在定位CT片上勾画GTVCT和根据止血夹标记勾画GTVEUs.分别对纵向GTVCT和纵向GTVEUS长度(LCT、LEus)和空间位置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LCT为(7.79±3.15)cm,LEUS为(7.42±2.72)c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P>0.05),两者Pearson相关系数为0.61(P<0.001).2例CT无法显示病变部位,故对其余34例进行空间位置差异比较:纵向GTVCT与纵向GTVEUS空间位置吻合度(CI)为0.79±0.18,71%(24/34)患者两者空间位置不一致.8例近端不一致,21例远端不一致.未发现与EUS放置止血夹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超声内镜止血夹定位术安全、可靠.在胸段食管鳞癌(尤其是在浅表生长的肿瘤和黏膜下生长的肿瘤)纵向GTV定位中,超声内镜能够为CT提供额外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颈、胸上中段食管鳞癌同期加量调强放疗合并化疗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8例T1-4N0-1M0期颈、胸上中段食管鳞癌行预防性次全淋巴放疗,PGTV(包括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和町V(包括预防性次全淋巴照射区)予同期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PTV—GTV处方剂量66Gy/30f,PTV—CTV处方剂量60Gy/30f。放疗期间及放疗前后PF或TP方案化疗4个周期。[结果]28例患者按计划完成了全量放疗,21例患者接受2个周期以上化疗,15例患者接受1-2个周期同步化疗。CR28.6%(8,28),PR50%(14/28)。中位随访8.5个月(2~17个月),5例死亡。局部未控或复发率35.7%(10/28),无一例出现野内淋巴结进展或复发。远处转移率10.7%(3/28).其中1例贲门周围淋巴结转移。7例治疗后体重下降超过5%。无2度以上心脏、肝脏、肾脏毒性;无3度以上急性肺损伤;3-4度食管炎5例,均接受了同期化放疗;3-4度血液学毒性3例;2例食管瘘形成;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颈、胸上中段食管鳞癌同期加量调强放疗合并化疗是可以耐受的,可降低区域淋巴结复发,野外淋巴结复发少见,但局部复发仍是主要失败形式。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收集2001-2009年本科门诊诊治的100例甲周疣患者,参照临床皮肤病学规定的标准[1]确诊为甲周疣,皮疹单个或多个,皮损直径0.1cm~2.0cm.病程1月~12年.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7岁。2个月前行左肾盂癌根治术。组织病理示尿路上皮癌,给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出现双侧阴囊肿胀,伴表皮发红破溃,灼痛感明显。诊断:接触性皮炎。保守治疗后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五指疼痛评分法在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疼痛评估中的效度和首选率。方法: 采用五指疼痛评分法、数字疼痛量表(NR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比较三种评估方法所需时间、首选率。结果: 共有60例患者入选,五指疼痛评分法与NRS、VAS在疼痛评估效度上一致,五指疼痛评分法、VAS、NRS评估用时分别为42±12.8s 、67±16.2s和38±9.2s,首选率分别为58%、20%、22%。结论: 五指疼痛评分法在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疼痛评估中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的ADAR基因突变。方法:提取家系中患者、健康成员及无血缘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样DNA,PCR扩增ADAR基因外显子后测序。结果:该家系中患者均存在ADAR基因第2号外显子,第982位碱基突变(c.982C>T,p.R328X),突变导致第328位的精氨酸被终止密码替代。家系中健康成员及健康对照人群未发现该突变。结论:该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患者中的ADAR基因突变(c.982C>T,p.R328X)可能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对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女性C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乳膏组,每组50例。乳膏组在CO_2激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复发、免疫功能。结果联合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乳膏组,联合组治疗后CD8~+水平明显低于乳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6. 00%,明显高于乳膏组的84.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和乳膏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2. 00%、18. 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12个月后,联合组复发率为6. 25%,明显低于乳膏组的23. 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可有效调节女性CA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提高治疗疗效和减少复发,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筋骨康结合吴氏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扶他林软膏配合TDP治疗仪治的方式,治疗组采用筋骨康(生川乌、北细辛、乳香、没药、三七、血竭、鸡血藤)配合吴氏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的目测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评分)、不良反应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VAS评分及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骨康结合吴氏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良好,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