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中西药组合通过干预血清脂联素水平而延缓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疗效,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4只普通饲料喂养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66只经高脂饲料喂养大鼠,经模型评价,均符合标准。分出6只作为模型对照组,将其余实验模型随机分为10组,每组按疗程给予相应的受试药物,15d后颈动脉采血,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血清脂联素(APN)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各治疗组兔血清与模型组相比,脂联素指标水平明显提高(P0.01或P0.05),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肝素、阿司匹林和葛根素、疏血通组合方案对实验性兔冠状动脉硬化模型血清脂联素水平提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新型长效 β2 激动剂—盐酸班布特罗片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和开放试验 ,对 10 3例哮喘患者进行为期 4周口服盐酸班布特罗片剂 ,10~ 2 0mg每晚 1次的疗效观察 ,并进行剂量滴定。结果 治疗组 (5 0例 )和开放组 (5 3例 )临床控制率分别为 4 6 %和 4 9 0 6 %,有效率分别为 94 %和 92 4 5 %。治疗 2周肺功能即有显著改善。剂量滴定试验提示部分病人的合适剂量为 2 0mg/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 74 %,主要表现为手颤、心悸和头晕 ,不影响治疗。结论 盐酸班布特罗片剂是安全而有效的长效支气管扩张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心I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血流动力学、病死率及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阿霉素的心肌毒性复制CHF的动物模型。将8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单纯模型组、依那普利组、心宝丸组、利心I号低剂量组、利心I号高剂量组。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4周,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及病死率,检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ICAM-1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利心I号能够改善CHF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降低病死率,降低心肌细胞中ICAM-1的表达。结论利心I号通过降低CHF大鼠ICAM-1的表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并联合球囊成型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对梗死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进行急诊PCI的AMI患者共156例,对其中78例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然后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术后造影观察冠状动脉扩张效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心电图STR情况。结果抽吸血栓组与同期入选未抽吸组相比,TIMI血流3级分别为89%和78%;TMP灌注3级分别为88%和45%,STR〉50%者分别为68%和50%。结论经导管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简单有效的方法,并可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无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52岁.该患于2004-01-03误服自制外敷药酒(药酒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外敷用药,为透骨草、千年健、川乌、冰片、伸筋草、金毛狗脊和元胡等中草药泡制,药量不详),量约50 mL.  相似文献   
6.
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脉支架置入术的优缺点。方法将我院2005年5月~2006年5月住院的16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按其血管途径分为股动脉组80例和桡动脉组80例,分别行冠脉支架置入术,观察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置入支架数目、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和手术成功率经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股动脉组的并发症明显多于桡动脉组。结论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普遍开展,对桡动脉途径优点的认识和技术上的提高,桡动脉途径会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中医药合用治疗临床疾病的方案,得到了广泛的推广[1].然而,中西医结合用药研究方法中,缺乏多种组合的对照研究,导致临床无法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甚至由于中西药组合的随意性带来了很多问题,给病人造成了巨大损失.比如中医治疗动脉硬化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有:丹参、川芎、红花、水蛭、葛根、三七等及其中药制剂.临床上也经常选择西药和不同的活血化瘀中药制剂组合治疗动脉硬化病,多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采用中西药组合对动脉硬化病进行抗栓治疗的方案很普遍,相关的基础研究也比较多,从研究结果来看,这些方案似乎都可行,然而临床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存在中药和西药随意组合运用的现象.中药和西药究竟应该怎样进行组合才能既达到最佳的疗效,又能够保证安全性?这是当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想针对中西药组合运用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敬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8.
药物涂层支架断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药物支架由于可局部释放抗增生物质,能有效的减少内皮细胞增生因而可降低了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内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心血管手术的广泛开展和介入性检查治疗的普及,"医源性因素"引起的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有增加趋势.各种经股动脉穿刺的介入性检查治疗的病人中老年人居多数,其股动脉可能并发动脉粥样硬化,行股动脉穿刺后容易并发血肿而导致假性动脉瘤形成.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DM)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病症,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可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远高于非DM患者[1],且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预后较差,临床表现又十分隐匿,不易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