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在小腿外侧部皮肤血管显微解剖的基础上[1] ,利用腓动、静脉的远端作为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血管蒂 ,将该皮瓣向远侧倒转移位修复足、踝部的皮肤缺损 ,自 1994年以来临床应用 13例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中 ,男 9例 ,女 4例。年龄 7~3 8岁 ,平均 16 8岁。部位 :踝部 5例 ,足部 8例。其中 7例为贴骨疤痕 ,6例为软组织缺损性感染创面。有 2例伴有第一跖骨缺损。疤痕切除或病灶清除后切取移植皮瓣面积为 10×8cm2 ~ 15× 10cm2 。岛状皮瓣同时携带腓骨瓣者 2例同期修复跖骨缺损。1 2 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2.
普卢利沙星的合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用3,4-二氟苯胺制得6,7-二氟-4-羟基-2-甲氧甲硫基喹啉-3-羧酸乙酯,在乙醇中与盐酸反应得到巯基化合物后,经与1,1-二碘乙烷环合、与哌嗪缩合、酸性水解得到6-氟-1-甲基-4-氧代-7-(1-哌嗪基)-1H,4H-[1,3]硫氮杂环丁烷并[3,2-a]喹啉-3-羧酸,最后与由3-羟基-2-丁酮和三光气反应后溴代得到的4-溴甲基-5-甲基-1,3-二噁环戊烯-2-酮缩合,得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普卢利沙星,总收率26%(以3,4-二氟苯胺计).  相似文献   
3.
3,4-二氟苯胺在三乙胺存在下与二硫化碳生成芳基取代的二硫代氨基甲酸后与氯甲酸乙酯反应得到3,4-二氟苯基异硫氰酸酯,先后与由丙二酸二乙酯在无机碱中成的盐和氯甲基甲醚反应后加热环合,得到氟喹诺酮类抗菌剂普卢利沙星的中间体6,7-二氟-4-羟基-2-甲氧甲硫基-3-喹啉羧酸乙酯,总收率85.7%.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红花注射液预防肌腱粘连的疗效。方法 60例屈指肌腱损伤患者,随机分成红花注射液组和迪康生物膜组,肌腱吻合术后分别应用红花注射液喷涂和生物膜包裹预防肌腱粘连。观察术后4周和8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及屈指肌腱肌力的变化。结果 60例患者创口均I期愈合,术后4周红花注射液组肌腱总主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8周肌腱总主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指抓屈力量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可应用于预防屈指肌腱损伤术后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伤后近指间关节伸直僵硬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7年8月至2012年6月,对26例(31指)保守治疗无效的近指间关节伸直僵硬,采取手术松解.术后早期在镇痛药物辅助下行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26例(31指)获得3~ 12个月的随访,平均8个月.术后关节屈曲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屈度失能角度(F)明显减小,失能值降低,未发现肌腱滑脱及关节不稳者.结论 对于各种外伤后非骨性因素导致的近指间关节伸直僵硬,手指背侧松解结合术后镇痛药物和系统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自1997~2001年,我科共收治电击伤手8例,经采用分期治疗的方法处理,术后手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上臂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上臂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皮肤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应用上臂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15例。结果:术后15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1a-1.5a,皮瓣恢复部分感觉,质地良好,外形满意。结论:上臂外侧皮瓣血管蒂恒定,皮瓣薄且质地佳,手术操作方便,供区隐蔽,适合修复足部皮肤缺损尤其是足背部的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ERCP放置胆管内支架和改良后胆管内支架解决梗阻性黄疸,判断改良后支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对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常规ERCP,经FRCP将导丝插入胆管并超过梗阻部位,用推送导管将合适的常规支架或改良后支架,或用鼻胆管自制支架置于胆管适当位置,对比病变前后1周胆红素情况,观察术后3个月支架移位,堵塞情况,对比两种支架引流的效果.结果 20例梗阻患者均成功置入塑料支架,成功率100.0%.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从(137.8±15.6)μmol/L,术后1周下降到(30.8±5.2)μmol/L,显效16例(80.0%),有效3例(15.0%),总有效率95.0%,1例无效(5.0%).常规支架中显效8例,有效2例,改良支架中显效9例,无效1例.3个月后改良支架未发生移位.常规支架中,2例移位,其中1例致肠壁损伤,1例支架脱落.结论 改良胆管支架(自行对支架进行塑型、打孔、增加侧翼)更容易成功放置,引流更加通畅,并且不易发生移位.  相似文献   
9.
男,5岁。1990年12月1日不慎摔伤右肩部,致局部肿胀,疼痛。经某医院摄X线片后诊断为右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反复行手法整复未能成功而来诊。体查一般情况尚好,未见有皮肤紫斑;仅右额部皮下有一花生米样大小之血肿。右肩关节明显肿胀,局部有压疼、异常活动及骨擦音,无弹性固定。X线检查,片示肩关节间隙增宽,肱骨头顶部与关节盂下缘相水平,但不位于盂下,关节囊肿胀,肱骨外科颈无移位骨折(见附图)。实验室检查:血小板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性胆管活检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敏感性,获取胆管粘膜组织病理学,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在传统的影像学方法如CT、MRCP等基础上,对非结石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共16例进行常规ERCP,并直接将活检钳送入胆管病变处活检,送病理科检查.结果 16例患者中有14例获得病理组织,成功率为87.5%,无并发症发生.病理诊断为胆管癌5例、胰腺癌2例、转移癌2例、肝细胞癌1例、炎性表现4例.阴性结果4例,阳性结果10例.结论 内镜下逆行性胆管活检术虽受设备及内镜医生技术影响,但它的确是一种准确可靠获取组织病理学检查的途径,对指导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非常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