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5篇
内科学   7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HIV和HBV有较高的流行率,威胁人类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孕产妇HIV/HBV感染与不良妊娠之间存在联系,而且孕产妇HIV/HBV感染还会增加HIV、HBV母婴传播的风险。但目前有关这两种病毒共感染对不良妊娠结局和母婴传播的影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以全面淘汰牛羊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成本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6-2016年君山区试点村淘汰牛羊、查治病、查灭螺及各项血防经费投入等资料,统计各项血防措施的成本,计算不同时期的成本效果比。结果 2006-2016年君山区试点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3.44%下降至0,血防工作共投入7 259.48万元。2006-2008、2009-2012年和2013-2016年三个阶段的年平均血防成本分别为470.85万、509.47万元和952.27万元。成本?效果分析显示,2006-2008、2009-2012年和2013-2016年三个时期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每下降1%的年均血防成本分别为7.95万、10.12万元和9.52万元。结论 君山区采取的以全面淘汰牛羊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可向其他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秋冬季节钉螺种群的动态变化及水位和气象因素与钉螺消长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2014年10-12月,以东洞庭湖区的草滩为现场,系统抽样查螺,同时测量调查点的高程以及收集水位和气象资料,计算各年水淹天数和开始水淹时间。描述钉螺及可能影响因素的分布情况,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水位和气象因素与钉螺密度的关系。结果 钉螺密度呈波动变化,最高值在2012年10月,为41.88只/0.1 m2;最低值在2008年11月,为1.23只/0.1 m2。死亡率最高出现在 2008年11月,为73.72 %;最低出现在2012年10月,为1.09%。多元回归模型拟合发现1月平均最低温度和开始水淹时间与ln(钉螺密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的ln(钉螺密度)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927(P = 0.001)。 结论 在东洞庭湖,1月份平均最低温度和开始水淹时间对当年秋冬季的钉螺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东洞庭湖区钉螺自然消亡洲滩和有螺洲滩水体化学性质差异,探究钉螺自然消亡的原因。方法 选取东洞庭湖区钱粮湖钉螺自然消亡洲滩、君山公园有钉螺孳生洲滩,以及两者交界地带建兴农场洲滩作为研究现场。在涨水期、丰水期以及退水期,分别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法(200 m × 200 m网格法)采集距水底0.5 m处的底层水样,其中在丰水期还同时采集水面以下0.5 m处的表层水样,检测水体中的一般理化指标。结果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为参考,3次采样水样检测含量都小于检出限的指标有铬(Cr)、铅(Cd)、锌(Zn)、汞(Hg)、铜(Cu)、硫化物(S?)及氰化物(CN?);含量略高于Ⅲ类标准但低于Ⅳ类水质标准的污染物有Hg和总磷(TP);低于Ⅲ类水质标准限值的污染物有砷(As)和氟化物(F?);常规指标中,水温和pH值都在Ⅲ类水质标准范围。耗氧量指标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和生化耗氧量(BOD)在涨水期和丰水位期都处于Ⅲ类水质标准范围,但退水期BOD值超出了Ⅲ类标准范围,处于Ⅳ类(≤ 6 mg/L)与Ⅴ类水质标准(≤ 10 mg/L)之间。有螺洲滩与无螺洲滩涨水期F?含量、As含量、pH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丰水期表层水pH值、BOD值、F?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丰水期底层水F?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退水期TP和F?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其中每次采集的水样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仅有F?含量;在涨水期无螺洲滩pH值超出了适合钉螺生长的pH值范围(6.8~7.8)。结论 在东洞庭湖,水体酸碱度以及水体中F?含量偏高可能与钉螺自然消亡有关,但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血吸虫病虽是现代病名,但此病在我国古代就已广泛流行并在我国传统医学中以特定的形式存在。为明确血吸虫病在我国传统医学中的存在形式,以此推断血吸虫病在我国古代的流行状况,本文着重研究1955-1965年中医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取得较大进展的时期,总结此时期中医对血吸虫病的认识。通过研究分析此时期血吸虫病的中医文献资料,并找出血吸虫病具有代表性的中医症状描述及中医“别称”,为能准确判断中医古籍及历史文献中的相关描述是否为血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消灭钉螺是控制日本血吸虫病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微生物灭螺被认为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灭螺方式。本文对微生物杀灭钉螺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钉螺的有效控制以及血吸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四川省彝族聚居区1~13岁儿童HIV、HBV及HCV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于2014-2015年在四川省彝族聚居区的4个乡镇开展横断面调查,对1~13岁儿童进行HIV抗体、HBV抗原和HCV抗体筛查,并进行实验室确认,估算调查样本量900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不同乡镇、性别、年龄和民族的感染率进行比较,Bonferroni调整法进行多个样本感染率的两两比较。结果 共调查了677名1~13岁儿童,HIV、HBV和HCV感染率分别为1.03%(7/677,95%CI:0.42%~1.12%)、6.65%(45/677,95%CI:4.89%~8.79%)和0.15%(1/677,95%CI:0%~0.82%)。4个乡镇的儿童HIV感染率不同(P=0.000);D乡儿童HIV感染率高于B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龄组、性别和民族儿童间HI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乡、各年龄组、性别和民族的儿童HBV和HCV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9岁和10~13岁年龄组HBV病毒载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15.000,P=0.967)。结论 四川省彝族聚居区1~13岁儿童存在较高的HIV和HBV感染率,应进一步采取措施遏制HIV和HBV母婴传播,宣传与推广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君山区以全面淘汰牛、羊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2006-2016年君山区试点村淘汰牛、羊,查治病、查灭螺等资料,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结果 2006-2012年试点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3.44%下降至0.59%,降幅82.85%,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F=14.501,P=0.013);2009-2013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在1%左右波动;2013年全面淘汰牛、羊后,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2012年底的0.59%下降至0,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F=14.148,P=0.033)。2006-2012年活螺平均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从0.883 3只/0.1 m~2下降至0.308 8只/0.1 m~2,降幅为62.55%,趋势有统计学意义(F=76.250,P=0.005)。结论全面牛、羊淘汰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东洞庭湖区2012、2014年人群血吸虫病空间分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在东洞庭湖区选取君山区作为研究现场,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君山区2012、2014年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空间分布特征的变化,使用空间回归模型探讨影响人群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3年君山区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低于2011年;2014年君山区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降为0.55%;2012年和2014年君山区人群血吸虫感染均存在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测出4个高高聚集村;2012年空间误差模型显示,人群感染率与家畜感染率和易感环境面积呈正相关,而2014年空间滞后模型显示,易感环境面积呈正相关,家畜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封洲禁牧和牛羊淘汰措施对防控血吸虫病效果显著,可根据君山区血吸虫病空间分布特征,在东洞庭湖湖区继续实施该措施和开展查螺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