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1.
目的:初步探讨败酱草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硫普罗宁组、败酱草高剂量组、败酱草中剂量组、败酱草低剂量组。预防性给药:败酱草高剂量组、败酱草中剂量组、败酱草低剂量组每日分别灌胃败酱草;硫普罗宁组每日分别灌胃硫普罗宁;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分别灌胃等体积蒸馏水。1周后,造模:模型组、硫普罗宁组、败酱草高剂量组、败酱草中剂量组、败酱草低剂量组50%乙醇溶液灌胃,空白组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苏木素-伊红染色后观察肝脏组织切片病变程度;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SOD、GSH-Px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败酱草高剂量组、败酱草中剂量组、败酱草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SOD、GSH-Px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败酱草对于急性酒精性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肌声学造影对冠脉狭窄临界病变功能性评价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7年6-10月本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狭窄介于50%~70%的患者70例,行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检查并以金标准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为自身对照,结合其心脏结构、血脂、肾功、糖化血红蛋等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70例患者中共78支血管为临界病变,其中左前降支(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病变53处(67.9%),左回旋支(the left circumflex coronary artery,LCX)病变13处(16.7%),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病变12处(15.4%),其中FFR阴性(FFR值>0.8)的53处(67.9%);FFR阳性(FFR值≤0.8)的25处(32.1%).②MCE检出49例患者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其中19例同时提示心肌灌注异常.MCE结果提示LAD病变56处,LCX病变12处,RCA病变18处.③FFR阳性的25处病变MCE全部为阳性,MCE阴性的29处病变FFR全部为阴性.FFR阴性的53处病变中,MCE阳性24处,MCE阴性29处.与金标准FFR相比,MCE诊断冠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5%,阳性似然比为2.2,阴性似然比为0.④FFR阴性的病变中,MCE阳性组的静息FFR值[(0.94 ±0.02)vs(0.96 ±0.02),P<0.05]和负荷FFR值[(0.84 ±0.04)vs(0.88 ±0.04),P<0.05]均明显低于MCE阴性组.两组间年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射血分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E评价冠脉狭窄临界病变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价值,但特异性偏低,是否存在冠脉微血管病变或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年8月至2018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住院并接受LAAC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计算CHA2DS2-VASc及HAS-BLED评分;在全麻下行LAAC,术后定期随访,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并对患者基线资料、左心耳测量数据、LAAC相关资料及术后抗栓方案进行汇总分析,比较LAAC前后TTE及TEE监测结果变化及转归。结果共259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接受LAAC,其中男118例(45.6%),平均年龄(68.2±8.6)岁。CHA2DS2-VASc评分(4.2±1.4)分,HASBLED评分(3.2±0.4)分;259例患者中256例(98.8%)LAAC获得成功,其中253例置入Watchman封堵器[平均直径(26.4±3.6)mm,封堵器平均压缩率(20.1±6.8)%],3例置入ACP封堵器。术后即刻TEE监测显示28例(10.9%)有少量残余分流(≤5 mm)。围术期较严重并发症4例(1.5%,4/259),其中3例(1.2%)为迟发性心脏压塞,均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愈,另1例考虑空气栓塞,未处理自行恢复。平均随访(25.9±7.9)个月,TEE发现器械相关血栓形成7例(2.7%,7/256),均经延长抗凝治疗或改服抗凝药物后血栓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器械脱落、血栓栓塞及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LAAC作为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的一项新技术,其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相关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转归。 方法 以2002年10月~2019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成功行VSD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要求随访资料完整,分别统计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资料,随访方法为(1、3、6、12)个月各随访1次,以后每年随访1次。对VSD介入治疗相关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筛选在我院行介入治疗VSD患者1125例,最终纳入794例(男,424例)膜周部VSD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12.45 ± 4.70)年。结果显示:①VSD介入封堵术前心电图显示13例有心律失常(1.64%),包括频发房性早搏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3例、室性早搏4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6例。②VSD介入封堵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新发心律失常86例(10.83%),其中CRBBB 17例(2.14%)、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20例(2.52%)、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17例(2.14%)、一度房室传导阻滞(AVB)4例(0.5%)、三度AVB12例(1.51%)、室性心律失常10例(1.26%)、室上性心律失常6例(0.76%)。③VSD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律失常84例,经治疗出院时74例完全恢复正常(88.10%);至术后1个月随访时92.90%的患者完全恢复正常。④术后远期随访期间发生CLBBB及三度AVB各1例,其中三度AVB患者植入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结论 ①膜周部VSD介入治疗相关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但经积极治疗绝大多数可完全恢复正常。②VSD介入治疗后远期仍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电磁环境作业官兵对电磁辐射的认知现状。方法 以空军雷达站及陆军防空旅作业官兵为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电磁辐射基础知识及电磁辐射对健康影响的主观认知现状,并分析影响认知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受试者398例。调查对象对电磁辐射基本知识了解程度不高,答对题数超过一半者仅占10.3%。答题正确数与学历程度呈正相关(rs>0,P=0.011)。此外,大多数受试官兵认为电磁辐射会对人体造成轻微的非实质性损伤(171/398,43.0%)。受试官兵主观上认为电磁辐射可能损伤人体的程度与军龄、年龄、学历存在正相关关系(rs均>0,P均<0.01),但与对电磁基础知识的正确认知程度之间无相关关系(P=0.209)。结论 空军雷达站与陆军防空旅官兵对电磁辐射的认知情况有待进一步加强,适当进行电磁辐射基本知识科普讲座、电磁辐射健康宣教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