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01月-2005年05月我院呼吸内科46例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pH值,PaCh,PaCCh)。住院病程,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并同以往未使用NIPPV治疗的50例COPD相似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6例NIPPV前后24h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住院病程缩短。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同非NIPPV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NIPPV组中,重度呼吸衰竭的气管插管率明显高于轻度呼吸衰竭(P〈0.05)。结论NIPPV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应用可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急性生理评分(APS)与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SOFA)对高龄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能力的差异。方法利用美国重症医学领域的公共数据库筛选出高龄(年龄≥80岁)脓毒症患者并分别计算APS与SOFA,以28 d内死亡为主要结局,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各评分与预后的关联,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不同。结果最终共纳入2 936例高龄脓毒症患者,平均年龄为(85. 47±3. 09)岁,28 d内病死率为22. 89%。APS与SOFA均与28 d内死亡显著关联(风险比分别为1. 03与1. 17)。APS与SOFA预测28 d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68和0. 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 APS与SOFA对于高龄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有一定价值,而APS对28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优于SOFA。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血气分析指标中的PH值越低,死亡率越高;(2)血气分析指标中的二氧化碳分压越高,死亡率也相应升高;(3)血气分析指标中的氧分压高低对预后无明显影响;(4)酸中毒总死亡率大于碱中毒,三重酸碱平衡紊乱者死亡率最高。[结论](1)PH值对预后有绝对影响,两者呈互相关系;(2)二氧化碳对预后同样有影响,两者呈正相关系;(3)同一患者出现二种或以上酸碱平衡紊乱时,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重症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4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NIPPV和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对治疗前、后各项监测指标及临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pH值正常、PaO2上升、PaCO2下降,ACS评分降低,外周血白细胞下降至正常,胸片明显改善。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NIPPV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是安全可行的,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元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D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我院呼吸内科46例NIPPV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pH值,PaO2,PACO2),住院病程,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并同以往未使用NIPPV治疗的50例COPD相似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6例NIPPV前后24h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住院病程缩短.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同非NIPPV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IPPV组中,重度呼吸衰竭的气管插管率明显高于轻度呼吸衰竭(P〈0.05)。结论 NIPPV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应用可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血气分析指标中的PH值越低,死亡率越高;(2)血气分析指标中的二氧化碳分压越高,死亡率也相应升高;(3)血气分析指标中的氧分压高低对预后无明显影响;(4)酸中毒总死亡率大于碱中毒,三重酸碱平衡紊乱者死亡率最高。[结论](1)PH值对预后有绝对影响,两者呈互相关系;(2)二氧化碳对预后同样有影响,两者呈正相关系;(3)同一患者出现二种或以上酸碱平衡紊乱时,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7.
经支气管针吸术对管壁浸润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CD16+ 56+细胞的表达变化及胸腺五肽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AECOPD患者21例胸腺五肽干预治疗前、后和健康人对照组20例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和CD16+ 56+ (NK)细胞的百分率,比较AECOPD患者与对照组、AECOPD患者胸腺五肽干预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AECOP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CD3+、CD4+、CD16+ 56+百分率、CD4+/CD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五肽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血清CD3+、CD4+、CD16+ 56+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机体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胸腺五肽干预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L-5、IL-10及FENO三种炎性标记物在诊断成人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及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经我院收治的106例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10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IL-5、IL-10浓度进行测定,应用FENO测试仪测定其呼出气FENO浓度,比较支气管哮喘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的IL-5、IL-10及FENO水平,明确IL-5、IL-10及FENO三种炎性标记物在成人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病例组及对照组间的IL-5、IL-10及FENO水平存在差异,两组的血清IL-5浓度分别为(23.65±13.86)pg/m L和(11.65±2.79)pg/m L;两组的IL-10浓度分别为(19.78±14.25)pg/m L和(39.21±12.18)pg/m L;两组的FENO水平分别为(63.18±31.62)ug/L和(26.74±18.51)ug/L,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5、IL-10及FENO水平是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诊断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指标,对其进行联合检测有利于成人支气管哮喘的早期诊断、预防及个体化治疗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