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生物化学方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中提取虫体副肌球蛋白,并把它结合佐剂FCA/FIA或BCG免疫两批BALB/c小鼠,获得了32.18%—48.52%的减虫率,但统计学上大都无显著差异.两次实验结果还表明,应用虫体副肌球蛋白结合FCA/FIA进行肌肉注射,和应用等量抗原结合BCG皮内注射免疫的BALB/c小鼠,获得的减虫率相当.  相似文献   
2.
将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直接法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cAb-Dot-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耕牛的血清循环抗原。结果,该方法对实验感染耕牛的阳性检出率为100%(32/32);对安徽、江西和湖南3省血吸虫病流行区自然感染耕牛(粪孵阳性)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3.93%(418/445),88.50%(100/113)和81.71%(143/175);对健康耕牛的阴性符合率为98.51%(66/77),对16份感染锥虫和8份实验感染肝片吸虫的耕牛血清均未见交叉反应。提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可作为一种新的耕牛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方法在疫区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单克隆抗体和药物协同杀伤日本血吸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将保护性单克隆抗体SSj14和吡毗喹酮、菲诺贝特应用于抗日本血吸虫感染试验的初步结果:其中,单抗SSj14提纯物高剂量免疫昆明系小鼠后诱导的减虫率和减雌率分别为68.59%和70.33%;单抗SSj14和低剂量吡喹酮协同组在小鼠及兔体内诱导的减虫率和减雌率分别为82.36%和80.81%及40.72%、42.01%;菲诺贝特组的减虫率和减雌率分别为16.42%和24.66%;单抗、吡喹酮和菲诺贝特协同组的减虫率和减雌率分别为88.04%和90.73%.结果表明,保护性单抗SSj14可被应用于日本血吸虫病免疫预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建株及特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ALB/C小鼠感染1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半年后用一株在小鼠体内、外具有杀伤血吸虫作用的IgM单抗ssj14进行加强免疫,3d后取其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到10株单克降抗独特型抗体(抗-Id).选择其中6株作进一步特征测定,ELISA抑制法表明它们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单抗ssj14识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抑制率与抗-Id的浓度呈正比,而这些抗-Id都不与SEA直接起反应.双向琼扩试验测定表明,6株抗-Id中2株为IgG:亚型(C_8和D_5),3株为IgG_3亚型(B_3、E_3和C_(10) ),1株为非IgM和IgG亚型(E_4).小鼠免疫试验结果显示,两株抗-Id(D_5和E_4)诱导了较高的减虫率(44.67%,(P<0.05)、47.28%(P<0.01))和减雌率(46.99%(P<0.01)、54.26%(P<0.01)),2株抗-Id(C_3和E_4)诱导了较高的减卵率(56.68%和61.13%);ELISA检测结果显示,小鼠用抗-Id免疫后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针对抗-Id和抗SEA及抗可溶性雄虫抗原(m-SWAP)的抗体,说明抗-Id模拟了单抗ssj14的靶抗原的部分结构,诱导了免疫鼠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正> 印渍术(Blotting)是近十多年来发展的新生物技术之一,它结合了凝胶电泳的高分辨率和酶染色 技术的高灵敏度,结果又能长期保存。目前电印渍装置多为电洗脱式,价格昂贵,需大量试剂和较长的转移时间。我们参考Svoboda等人的设计原理自制一套以碳为阳极,铜皮为阴极的印渍装置,报道如  相似文献   
6.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报道应用PCR技术或RT-PCR技术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或成虫mRNA中扩增到Sj28GST、C-Sjparamyosin、H-Sj23、Sj14、Sj22.6和Sj.TPI6个编码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抗原的基因,并把它们克隆入适合载体中,在大肠杆菌系统和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系统中进行表达.免疫学检测证明这6种基因重组抗原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我们进一步应用4种比较成熟的基因重组抗原Sj26GST、Sj28GST、C-Sj.paramyosin和H-Sj23进行3批绵羊试验和1批黄、水牛田间试验,评估这几种重组抗原在绵羊和黄、水牛中的免疫保护效果,rSj26GST和rSj28GST分别获得62.1%和50.4%-68.5%的显著保护;n-paramyosin获得42.9%-55.3%、r-C-paramyosin获得44.2%-47.1%的显著保护,r-H-Sj23为51.2%-66.1%的显著保护.各组免疫后的粪便虫卵数和组织虫卵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用r-C-Sjparamyosin、r-Sj28GST和r-H-Sj23免疫典、水牛在血吸虫重疫区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减虫率水牛高于黄牛,显示上述试验的3种日本血吸虫重组分子抗原有希望成为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的候选疫苗抗原.  相似文献   
7.
昆明系小白鼠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前2h,4组口服低剂量吡喹酮(吡20mg/kg或吡50mg/kg),并被动免疫转移抗日本血吸虫单抗(McAb14或McAb24),其减虫率分别为45.40%(McAb14+吡20mg/kg)、44.15%(McAb14+吡50mg/kg)、45.74%(McAb24+吡20mg/kg)和65.87%(McAb24+吡50mg/kg),均高于2组被动免疫转移单抗组的减虫率[29.88%(McAb14)、40.01%(McAb24)]和2组单剂吡喹酮组的减虫率[13.85%(吡20mg/kg)、31.50%(吡50mg/kg)]。实验结果提示,单抗协同吡喹酮,可提高减虫率,对预防日本血吸虫病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吡喹酮肌肉注射制剂治疗实验感染家兔、水牛血吸虫病的杀虫效果、血药浓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结果.10%肌注剂15和25mg/kg治疗水牛血吸虫病的减雌率均为100%,减虫率为59.2%及81.9%.制剂无副作用,使用方便.血药浓度测定30mg/kg肌注组注射后0.5h达1297μg/ml,是同剂量口服组的3.7倍,是15mg/kg肌注组的3倍.并就肌注剂杀灭雌虫的意义及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单克隆抗体和吡喹酮协同杀伤日本血吸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昆明系小白鼠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前2h,4组口服低剂量吡喹酮(吡20mg/kg或吡50mg/kg),并被动免疫转移抗日本血吸虫单抗(McAb14或McAb24),其减虫率分别为45.40%(McAb14+吡20mg/kg)45.74%(McAb+吡20mg/kg)和65.87%(McAb24+吡50mg/kg),均高于2组被动免疫转移单抗组的减虫率[29.88%(McAb14),40.01%(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