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味地黄丸对脑脊液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种属(人、兔、大鼠)脑脊液及六味地黄丸含药脑脊液对PC12细胞的作用。方法收集脑脊液,选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种属(人、兔、大鼠)脑脊液及六味地黄丸脑脊液对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种属的脑脊液对PC12细胞的活性作用无显著差别,六味地黄丸脑脊液对Aβ1-40诱导的细胞活力减低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六味地黄丸脑脊液可抑制Aβ1-40的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宁夏枸杞叶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宁夏枸杞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70%乙醇对宁夏枸杞叶进行提取,所得浸膏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分别取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使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及薄层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常数和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宁夏枸杞叶7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层和正丁醇萃取层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甲氧基苯甲酸(1),对甲氧基肉桂酸(2),东莨菪素(3),对羟基苯甲醛(4),对羟基苯乙酮(5),(Z)-2-亚乙基-3-甲基丁二酸(6),槲皮素(7),腺苷(8),东莨菪苷(9),芦丁(10)。结论化合物1,2,4,6,8为首次从枸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9为首次从宁夏枸杞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电针法对AD大鼠空间记忆行为及其海马区α7nAChR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提高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效果。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和观察组(3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腹腔注射D-半乳糖60 mg/(kg.d)制备AD模型;制模成功后观察组予"益智醒脑"电针法刺激。采用定位航行试验测定电针刺激2、4、6周结束时各组逃避潜伏期;空间探索试验观察各组跨台次数及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海马区神经元上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表达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模型组较对照组逃避潜伏期增长,跨台次数及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均减少,CA3区α7nAChR阳性神经元减少、灰度值减低(P均〈0.01),但观察组与模型组各指标比较P均〈0.01。结论 "益智醒脑"电针法可改善AD模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且呈时间依赖性;海马CA3区α7nAChR是电针刺激改善记忆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及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性氟中毒分布较广、受害较重的国家之一。全国除上海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均有本病不同程度的流行。正确认识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途径的类型、客观评价其在流行病学中各自的地位,对于控制和预防本病的流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活性肽段Aβ25~35是否可以直接改变神经元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s)亚型的表达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2003在瑞典皇家医学院老年病研究所中心进行.采用配体结合实验以及Western Blot,RPA法,观察在Aβ25~35侵害早期,PC12细胞损伤机制.结果用nmol浓度Aβ25~35能明显降低PC12细胞nAchRs结合位点数量,引起α7等亚单位蛋白和mRNA水平不同程度的下降,Aβ25~35(0.1~100 nmol/L)作用后,[3H]epibatidine结合力平均显著下降37.4%,Aβ25~35(10~100 nmol/L)共同孵育,[125I]α-BTX结合力平均降低为28.2%.α7亚单位随Aβ25~35(1~100 mol/L)呈剂量依赖性递减分别为23.4%,α3亚单位随Aβ25~35(0.1~100 nmol/L)呈剂量依赖性递减分别为42.8%.α7亚单位mRNA水平随Aβ25~35(1~100 nmol/L)呈浓度依赖性下降分别为33.8%.对照组反转肽段Aβ35~25对PC12细胞nAchRs结合位点,α3,α7,β2亚单位的蛋白和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nmol浓度Aβ25~35与nAchRs的特异结合力较弱,但明显抑制细胞活性.结论在AD病程早期,Aβ可直接引起nAchRs退行性改变;细胞内在信号传导系统的失衡可能是引起nAchRs生物合成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 I C C)相关性感染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医院2 0 0 9年8月至2015年6月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100例实体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分析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及原因。结果:100例急性白血病发生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患者21例,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21.00%,其中局部感染12例,占12.00%,全身性感染9例,占9.00%;明显高于实体肿瘤患者10.00%(10/100),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急性白血病类型、选择静脉、置管长度无显著相关。而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粒细胞缺乏时间≥7 d,CD4/CD8<1.00、置管留置时间≥60 d患者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明显高于实体肿瘤患者,其中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粒细胞缺乏时间,CD4/CD8比值、置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要严格执行PICC操作流程及无菌操作以减少患者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当归芍药散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当归芍药散(DSS)的神经保护作用,为阿尔茨海默病(AD)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DSS经典方制备DSS水煎剂后以5%、10%、20%三种体积分数分别灌服家兔1 d和10 d(观察1组~观察6组),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末次灌胃给药1 h后处死家兔,由枕骨大孔处抽取脑脊液(DSS脑脊液和空白脑脊液).分别采用上述各组脑脊液及Aβ1-40处理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细胞,MTT比色法观察细胞活性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α4烟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α7nAchR)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Aβ1-40处理者PC12细胞活性和α7nAchR阳性细胞数明显小于空白脑脊液处理者(P<0.01);灌服20%DSS脑脊液处理者PC12细胞活性及α74nAchR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Aβ1~40处理者.结论 DSS可能通过抑制β-淀粉样多肽的神经毒性作用而改善AD患者的学习记忆功能,机制为调节细胞α7nAChR表达.  相似文献   
8.
临床麻醉知识和科研思路在麻醉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醉解剖学是从麻醉学的角度研究人体局部结构配布规律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从基础医学走向临床麻醉的必修课程,其重点突出在临床应用,关键在于培养麻醉医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β-Amyloidpepfides(Aβ)诱导α3、α7-烟碱型胆碱能受体nAChRs受体亚型缺失AD病理模型,探讨Aβ的毒性作用机理,并观察茶多酚(EGCG)的可能干预。方法 纳摩尔Aβ慢性处理PC12细胞建立ct3、唧亚单位缺失细胞模型。用MTT比色法、Annexin V-FITC、配体结合实验、Western Blot、RPA法深入探讨Aβ损伤α3、α7 nAChRs亚型的机制以及EGCG的保护作用。结果 用纳摩尔浓度Aβ1-40和Aβ25-35能明显降低PC12细胞[^125I]α—Bungarotoxin和[^3H]Epibatidine结合位点数量,α3、α7亚单位蛋白和mRNA水平,但不诱导凋亡,却明显抑制MTT。而预先加入10μM EGCG几乎完全抑制Aβ对[^3H]epibatidine和[^125I]α-BTX的结合力的影响,可显著抑制Aβ对α3、α7 nAChRs受体亚单位蛋白的损伤。结论 Aβ诱导nAChRs缺损神经细胞模型,是目前较理想研究AD的细胞模型;EGCG可干预Aβ对nAChRs的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胆囊淋巴结及其与胆囊动脉关系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100具尸体胆囊淋巴结及其与胆囊动脉的位置关系,主呆结果是:胆囊淋巴结数目以一个者多见,二个者次之,胆囊淋巴结位于胆囊颈下方者多见,其次是胆囊管和胆总管夹角及哈氏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