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王莹惠  王波  付琳  栾颖 《心脏杂志》2014,26(6):734-736
房颤(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AF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AF的手段正被广泛利用,但术后AF的复发率较高。早期有研究显示,高龄、超重和肥胖、病程、左房内径、左房疤痕和纤维化等为预测AF消融术术后AF复发的相关因素。最新研究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有慢性肾脏疾病、4q25等位基因多态性等对AF早期复发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莹惠  李述峰 《心脏杂志》2017,29(2):176-179
目的 观察3830主动固定电极在临床心脏起搏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2012年在我院植入永久性人工双腔心脏起搏器的患者225例,包括3830主动固定电极组134例和5076主动固定电极组91例。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和3年的起搏参数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心房起搏参数比较,3830主动固定电极组起搏阈值和阻抗在术中及术后不同时间均高于5076主动固定电极组(P<0.05,P<0.01),感知参数无明显差异。心室电极术中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起搏参数比较,感知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阻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起搏阈值在术中及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830组心房电极在心房不同部位的起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年内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830主动固定电极在临床心脏起搏治疗中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