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正常高值血压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mRNA的表达变化以及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探讨MCP-1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0-03-05在山东省章丘农村进行调查,按血压水平选取理想血压者84例,正常高值血压者96例,高血压患者11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外周血中MCP-1 mR...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隐蔽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及增强指数与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血压正常者360例及高血压患者100例监测24 h动态血压,根据监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隐蔽性高血压组(n=135)、血压正常组(n=225)及高血压组(n=100).应用大动脉测量仪测量中心动脉压及其反射波;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仪测定颈桡...  相似文献   
3.
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和血塞通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0.4 g/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2次/d,连用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依达拉奉和血塞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无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偶测血压为诊断标准血压正常高值人群的24 h动态血压特点。方法:采用动态血压测定仪分别对理想血压组82例、血压正常高值组183例及高血压组127例受试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ABPM)。结果: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SD)理想血压组、血压正常高值组、高血压组分别为(14.0±2.1)%、(17.2±3.2)%和(20.5±4.6)%;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SD)3组分别为(10.4±1.9)%、(13.1±1.9)%和(16.3±2.1)%;非杓型血压所占比例分别为7%、25%、39%;收缩压负荷率(SBP-L)为(12±10)%、(35±20)%和(67±25)%;舒张压负荷率(DBP-L)为(12±9)%、(33±20)%和(62±25)%;血压正常高值组较理想血压组高、较高血压组低(分别P0.05,P0.01);收缩压夜间下降率(SBPF)分别为(17.4±4.3)%、(12.5±3.3)%和(9.2±3.6)%;舒张压夜间下降率为(DBPF)(16.1±3.7)%、(11.4±2.9)%和(9.1±3.3)%,较理想血压组低、较高血压组高(P0.01)。结论:正常高值人群较理想血压组血压平均水平升高,血压变异、血压负荷、非杓型血压比例增加,夜间血压下降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家系与血压正常家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位点及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C( 344)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方法以家系为基础进行高血压家系-血压正常家系对照研究。高血压家系组:高血压家系62个,229例受试者;正常血压家系组:正常血压家系61个,221例受试者。采用PCR技术,分析ACE基因多态性;采用PCR RELP技术,分析CYP11B2基因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用基因计数法。结果与正常家系组比较,高血压家系组第一、二代及三代受试者全体ACE基因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频率升高(P<0.05),高血压家系组各代及三代受试者全体CYP11B2基因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发生频率明显多于正常血压家系(P<0.05)。与ACE基因I/D多态性协同作用中,高血压家系组的CYP11B2基因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发生频率明显多于正常血压家系(P<0.05)。结论家族性原发性高血压与ACE基因I/D多态性及CYP11B2基因T(-344)C多态性之间具有相关性。D及T等位基因频率增高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家族中ACE基因I/D多态性及CYP11B2基因T(-344)C多态性的分布特点。D及T等位基因可能在家族性原发性高血压遗传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对远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预测价值的差异。方法对中老年人群10786例进行基线调查,随访8年,应用Cox回归分析4个血压指标对远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预测价值的差异。结果校正其他因素后,MAP和SBP分别为中、老年人最强烈的预测远期心脑血管病死亡事件危险程度的血压指标。中老年人4个血压指标每升高1个标准差(SD),其发生心脑血管病死亡危险的相对危险度(RR)由高到低分别为:(1)中年组:MAP(1.837),SBP(1.782),DBP(1.775),PP(1.750);(2)老年组:SBP(1.345),MAP(1.343),DBP(1.219),PP(1.215)。结论4个血压指标对心脑血管死亡事件的预测在不同的年龄段是不同的。中年人应着重于总体血压的控制,老年人应首先控制SBP。  相似文献   
7.
该文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监测24h动态血压,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晨峰组(149例)和非晨峰组(173例)。测血生化。结果:晨峰组年龄、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1);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白昼平均脉压、夜间平均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脉压范围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2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根据脉压水平分为4组,Ⅰ组54例:脉压≤45 mm Hg(1 mm Hg=0.133 kPa),Ⅱ组56例:脉压46~65 mm Hg,Ⅲ组58例:脉压66~85 mm Hg,Ⅳ组53例:脉压85 mm Hg.4组均进行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 Ⅳ组患者硬斑与溃疡斑2种类型的斑块发生率分别为29.6%和24.1%,2级与3级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39.6%和26.4%,明显高于Ⅰ、Ⅱ、Ⅲ组患者,与其他3组比较,均 有统计学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颈总动脉IMT与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18,P<0.01).颈动脉超声各项指标与脉压的相关性最强.结论 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IMT相关,脉压增大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424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将受试者分为左室肥厚组及左室正常组。全部受试者均接受24h长程心电图记录,计算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与左室正常组比较,左室肥厚组TO增大,TS减小(P<0.01)。左室肥厚组异常TO及TS发生率较左室正常组高(P<0.01)。结论: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的HRT明显减弱,提示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TG)基因多态性及体重指数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对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78例血压正常者血管紧张素原的M235T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高血压组收缩压、体重指数和血管紧张素原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MM、M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47、0.319、0.333,0.564、0.244、0.192,差异明显(P〈0.05),TT基因型患高血压的相对危险最高。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示T等位基因和体重指数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了高血压患病的危险性,同时二者存在着协同作用。结论T等位基因、体重指数是预测高血压危险性的有效指标,且二者存在协同效应。控制体重可以有效地防治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