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评价无症状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方法 筛选28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做观察组,筛选28名健康人做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较对照组降低(P<0.01),肺静脉血流频谱显示心室收缩期S波的最大速度(S)、心室舒张期D波的最大速度(D)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反向心房收缩A波的最大速度(Pva)较对照组增加(P<0.01).结论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存在障碍.  相似文献   
3.
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多项指标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退行性瓣膜病(DCVD)多项指标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07年428例60岁以上老年人的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UCG)及临床资料.结果 DVCD检出率3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各年龄段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年龄段性别差异不明显(P>0.05),瓣膜损害以主动脉辩钙化及关闭不全为多见,可合并房室腔扩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DCVD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者,明显多于合并冠心病或高血压病或糖尿病或肺心病者.结论 DVCD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关系密切,UCG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护士营养知识水平,以及医生、患者对护士营养知识水平的满意度,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在天津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各随机抽取的40名护士、50名医生和50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营养知识水平偏低(26.26±2.59),基础饮食营养知识得分高于临床饮食营养知识得分(P0.01),营养知识水平与职称、最高学历以及在校期间是否学习,工作后是否参加过培训有关(P0.01)。医生、患者对护士营养知识水平综合满意度得分分别为3.50±0.46、3.42±0.48,满意率分别为89%、83%。结论:天津市护士营养知识方面存在不足,医生及患者满意度有待提高,应加强护士营养学在校期间的教育和继续教育,完善考核制度,提高护士营养知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常规与动态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3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上述全部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诊断以及动态心电图诊断,之后对两种诊断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的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短暂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短阵室上速)、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等方面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过程中,动态心电图的使用可以取得比常规心电图检查更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DCM)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原因。方法 分析 96例DCM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类型以及心功能、房室大小的关系。结果 心律失常发生率 92 7% ,传导阻滞占心律失常的 6 8 5 % ,其次为室性心律失常 (VAR) ,占心律失常 6 5 1% ,VAR的发生与左室扩大有关 (P <0 0 5 )。房颤的发生与左房扩大有关 (P <0 0 1)。结论 DCM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且多样易变。其发生与广泛心肌纤维化致心电生理异常、影响心肌细胞的电传导和自律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心房纤颤(Af)伴结性心律失常,虽然理论上、实际上均存在,但在ECG中常被忽略,诊断也较困难。本文报道一例Af伴结性早搏及随伴的结性心律失常ECG。 患者男性,81岁,临床诊断:肺心病、肺部感染。入院前自家服用地戈辛0.25mg tid,14天。入院时录得Af。图V_1导联R_(3、6)相对提早发生,呈RBBB型,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 (DCVD)超声心动图与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 1998~ 2 0 0 3年间 5 0 4例 >60岁住院老年人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资料。 结果 DVCD检出率 2 1 4% ,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各年龄段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性别差异不明显 ,瓣膜损害以主动脉瓣钙化及关闭不全为多见 ,可合并房室腔扩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DCVD合并冠心病 高血压病者明显多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及肺心病者。 结论 DVCD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与冠心病、高血病关系密切 ,超声心动图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持续的室速中出现R落T情况,可以来自房性早搏、结性早搏及另外一源的室性早搏。但本文所报道及探讨的是另外一种特殊罕见的R落T现象。 例1,男性,6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有8年的房颤史。本次前ECG示:心房行颤伴弥漫性室内阻滞。本次因心悸气促再次入院。录得ECG见附图。ⅠaⅠb均可见qRs型的R—R不均齐,未见P波,等电位线消失,因是慢性Af,所以见不到f波。Ⅰa可见  相似文献   
10.
房室传导时间延迟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房室传导时间延迟在心电图上表现为P-R间期延长,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现象。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本文通过对两组人群的观察,辨别P-R间期延长的性质。方法 2组观察者均作卧位、坐位、下蹲运动试验后心电图。部分观察者接受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果 对照组(B)坐位、下蹲运动试验后P-R间期多恢复正常,DCG出现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AVB)者少,病例A组坐位、下蹲运动试验后P-R间期仍延长者多。DCG出现二度AVB者也较多。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于P-R间期延长者,要结合患者年龄、临床资料、P-R间期延长的具体表现作出正确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