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微创组)患者和46例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常规组)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肿量、有无脑疝、有无急性脑积水、手术时机和术后1个月GCS和生存情况。比较2组患者病死率和术后1个月GCS及影响微创组患者短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微创组与常规组短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8%vs 15.2%,P=0.132)。微创组术后GCS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02)。手术时机和术前GCS是影响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短期疗效的主要因素(OR=4.140,95%CI:1.15314.862,P=0.029;OR=5.199,95%CI:1.10914.862,P=0.029;OR=5.199,95%CI:1.10924.386,P=0.037)。结论 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短期疗效确切,早期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微创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03-2010-10,采用小切口置入跟骨解剖钢板加压螺栓内固定治疗106例(131足)跟骨关节内骨折,其中SandersⅡ型59足,Ⅲ型57足,Ⅳ型15足。术后根据X线片和CT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应用AOFAS评分标准评估患足功能恢复。116足经后足外侧纵形入路治疗,14足行跗骨窦入路。1例SandersⅣ型骨折同时行外侧纵形人路和跗骨窦人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83(60~135)min。Bohler角术前平均-1.7°,术后平均29°。骨折复位质量良好者达96.2%。术后24个月84例(95足)获得随访,患足功能恢复优34足,良47足,可11足,差3足,优良率85.3%。结论应用解剖接骨板加压螺栓系统微创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预后.方法 本组63例均证实为颅内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均行GDC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栓塞结束后临床随访结果和影像学随访结果.观察患者性别、年龄、动脉瘤部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手术时间、急性脑积水程度、迟发性脑积水程度、术后颅内压力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63例患者中,栓塞治疗中1例弹簧圈部分脱出瘤腔,无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无动脉栓塞或血栓发生.临床随访恢复良好39例,轻、中度残疾22例,重度残疾或死亡2例,均无栓塞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影像学随访42例,1例动脉瘤栓塞术后瘤颈复发,41例动脉瘤均保持手术栓塞结束当时的状态.影响患者临床预后因素依次是: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②发病后的Hunt-Hess分级;③术后颅内压力.结论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是影响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ISS钢板在股骨远端复杂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10年12月应用LISS钢板经皮微创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25~69岁,平均48.6岁。骨折按AO/OTA分型:A2型7例,A3型9例,C2型18例,C3型2例。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结果:36例平均随访12~18个月,平均12.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放射学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5.4个月。用改良HSS评分来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优6例,良28例,可2例,优良率94.5%。结论: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皮质支撑原理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根据皮质支撑的方法 ,探讨应用空心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 选择8具成人防腐股骨标本,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具,制成股骨颈骨折的模型.实验侧3枚空心螺钉采用皮质支撑方法 固定,对照侧采用非皮质支撑方法 固定.两组标本分别进行抗压试验和抗扭转试验. 结果 在抗压试验中,当压力为600 N和800 N时,皮质支撑组股骨头的位移分别为(0.677±0.135)mm和(0.907±0.132)mm,非皮质支撑组分别为(0.899±0.160)mm和(1.202±0.152)mm(P<0.05).内固定失败时,皮质支撑组承受的最大载荷为(2782±228)N,非皮质支撑组为(1950±281)N(P<0.01).在抗扭转试验中,扭转4°和6°时,皮质支撑组的扭矩分别为(10.406±1.515)Nm和(15.328±1.471)Nm,非皮质支撑组的扭矩分别为(6.628±1.163)Nm和(9.072±1.570)N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固定失败时,皮质支撑组和非皮质支撑组的最大扭矩分别为(25.437±5.213)Nm和(13.235±3.012)Nm(P<0.01).结论 根据皮质支撑理论使用空心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能明显提高内固定的抗压和抗旋转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应用于去骨瓣减压术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9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9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颅内压监测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方法监测颅内压,研究组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比较2组甘露醇用量和用药时间、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分析颅内压水平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术后随着颅内压值增高,GCS评分和术后6个月预后优良率逐渐降低,呈负相关(r=-0.4652、-1.5928,P<0.05).研究组术后甘露醇用量少于对照组,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电解质紊乱、颅内感染、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创颅内压监测可早期客观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情、指导降颅内压治疗,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36例,B组(肱三头肌舌形瓣组)32例。比较2种入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MEPS)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切口全部甲级愈合,B组有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切口渗液,经换药后切口愈合。 A路组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有2例克氏针突于皮下引起疼痛,拔出后缓解。2组肱骨远端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术后A组Mayo肘关节功能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2种手术入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别,但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获得更好的术后肘关节功能,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自拟活血利咽汤治疗慢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咽喉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自拟活血利咽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雾化吸人治疗(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地塞米松5mg)。随访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20例(40.0%),显效18例(36.0%),有效8例(16.0%),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愈11例(22.0%),显效15例(30.0%),有效11例(22.0%),总有效率为74.0%。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活血利咽汤治疗慢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稳控制血压与非平稳控制血压对老年高血压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间脑卒中发生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53例平稳控制血压组老年高血压肿瘤患者和40例非平稳控制血压组老年高血压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间临床资料,结合术前、术后24 h、术后2~7 d内颅脑CT或MRI结果.观察两组术后颅内出血、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对发生脑卒中并发症患者临床随访,观察两组术后脑卒中患者3个月GOS评分的差异.结果:平稳控制血压组术后发生颅内出血3例,术后脑梗死2例,非平稳控制血压组术后发生颅内出血8例,术后脑梗死4例,两组术后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术后脑卒中患者3个月GOS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平稳控制血压可显著减少老年高血压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但短期内不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单双号分组的方式将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接收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0例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显微手术治疗和神经内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昏迷情况、手术指标、血肿清除率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再出血情况、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和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切口长度与骨窗直径均明显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均可获得理想的血肿清除效果,但是神经内镜手术相对而言损伤更小,且对患者机体产生的侵袭性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