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男 ,6 4岁。因持续胸痛 1h于2 0 0 2年 3月 2日入院。患者于当晚因遇不愉快事情后突然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 ,呈压榨样绞痛 ,伴大汗淋漓。即呼“12 0”出诊 ,经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 ,口服安定后即把病人接送我科。既往否认有心脏病史。查体 :T 36 5℃ ,P 84次 min ,R 2 1次 min ,Bp 130 80mmHg。痛苦面容 ,头颅五官无畸形 ,两肺检查正常 ,心界不大 ,HR 84次 min ,律齐 ,未闻杂音 ,肝脾肋下未触及 ,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2 1:4 0心电图示 (1)心房纤颤。 (2 )ST -T改变 (下壁MI待排除 )。入院后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可能性大 …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研究aVR导联ST段改变的特征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变血管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625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一般资料、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aVR导联无ST段抬高组(n=537)、ST段抬高0.05~0.1 mrn组(n=58)、ST段抬高>0.1 mm组(n=30)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3.6%±7.2%、50.2%±6.8%、48.2%±6.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发生率分别为3.4%、8.6%、13.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病死率分别为2.2%、5.2%、1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24.8%、37.9%、56.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结论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现aVR导联ST段抬高对判断左主干或三支病变有预测价值,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王琦武 《当代医学》2010,16(28):38-39
目的研究甲状腺激素与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方法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老年人CHF患者(112例)、老年心脏病无并发心力衰竭患者(64例)及健康者(80例)血浆中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促甲状腺素(TSH),并同时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结果老年心脏病非心力衰竭组血浆TC、LDL-C及apo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DL-C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老年人CHF组血浆TC、LDL-C及apo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0.01);血浆HDL-C及apoA-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浆FT3低于健康对照组及老年心脏病非心力衰竭组(P〈0.05~0.01)。老年心脏病患者及健康人各血脂成分与FT4、FT3及TSH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人CHF患者的体内FT3降低,T3可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此类患者,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尚晓斌  梁艺  黄学成  王琦武 《广西医学》2009,31(8):1086-108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85例AC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将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ACS对照组40例仅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AC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ACS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升高,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与ACS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更高,而血清hs—CRP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h8-CRP呈负相关(r=-0.348,P=0.013)。结论ACS患者血清脂联素下降和hs—CRP升高在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血清hs—CRP及升高脂联素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ACS患者粥样斑块内的炎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关系。方法观察36例有PAF的老年高血压患者(A组)的血浆BNP水平、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36例无PAF病史的高血压患者(B组)进行比较;在有PAF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观察了19例患者在窦性心律时和房颤发作期的血浆BNP水平作对照,并以5例患者在房颤发作前、中、后的血浆BNP水平对照。结果有PAF病史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无PAF病史者[(69.99±55.18)μg/L比(32.21±22.80)μg/L,P〈0.01]、LVEF显著低于无PAF病史者[(61±8)%比(67±5)%,P〈0.05],两组左房内径无差异。19例PAF者房颤发作时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窦性心律时[(132.45±46.68)μg/L比(62.72±38.40)μg/L,P〈0.01],5例PAF者房颤发作时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房颤发作前及房颤中止后的BNP水平[(143.56±57.68)μg/L比(79.68±27.08)μg/L及(143.56±57.68)μg/L比(95.88±38.39)μg/L,P〈0.05]。结论PAF发作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BNP释放。窦性心律时血浆BNP水平可能用于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P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水平变化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48例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组)血清MMP-2水平和TIMP-2水平,记录心功能分级(NYHA),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选取45例窦性心律患者(窦性心律组)作对照研究。结果(1)心房颤动组血清MMP-2水平为(109.73±48.05)ng/ml,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的(62.38±20.4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IMP-2水平为(123.54±22.19)ng/ml,低于窦性心律组的(138.65±41.4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心房颤动组血清MMP-2水平与NYHA和LVEDD均呈正相关,而与TIMP-2水平呈负相关(分别为r=0.418,P=0.003;r=0.386,P=0.007;r=-0.329,P=0.034);TIMP-2水平与NYHA和LVEDD均无直线相关(分别为r=-0.176,P=0.317;r=-0.148,P=0.443)。(3)窦性心律患者血清MMP-2水平与NYHA呈正相关(r=0.379,P=0.010),而与TIMP-2水平呈负相关(r=-0.317,P=0.042);血清MMP-2水平和TIMP-2水平与LVEDD均无直线相关(分别为r=0.241,P=0.111和r=-0.209,P=0.186)。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血清MMP-2水平升高和TIMP-2水平下降可能是心房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调脂药物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更强调指出所有冠心病患者应当使用他汀类药物.本文通过对本院门诊96例患者的冠心病二级预防中血脂治疗临床实践的回顾,探讨他汀类药物的实际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AAMI患者,将合并新发CRBBB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50例不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AAMI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心脏彩超、Killip分级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Killip分级观察组为1.63±0.93,对照组为1.22±0.62(P=0.013)。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组为(41.6±4.2)%,对照组为(48.2±4.4)%(P=0.00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观察组为(276.6±63.5)U/L,对照组为(171.5±29.4)U/L(P〈0.001)。肌钙蛋白I峰值(TNI)观察组为(11.01±2.39)μg/L,对照组为(6.03±1.52)μg/L(P〈0.001)。冠脉造影结果观察组前降支近段病变(26/43,60.5%),对照组前降支近段病变(15/50,30%)(P=0.003)。结论:合并CRBBB的AAMI患者多为前降支近段病变,心肌梗死面积更大、心功能更差,应对这些患者尽早采取再灌注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NSTEAMI与STE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NSTEAMI组的多支病变率为63.34%,其中大于75%的严重狭窄率为78.33%,侧支循环率为30.00%,三者均高于STEAMI组,而完全闭塞率为8.33%,低于STEAMI组。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血管的构成上组间无差异。结论 NSTE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STEAMI,完全闭塞率低于后者,二者具有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回顾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两组病变血管分布基本相同(P〉0.05)。糖尿病(DM)组单支病变少于对照组,DM组多支病变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DM组弥漫性病变血管的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DM组血管病变程度较对照组普遍严重且左室功能(LVEF)下降(P〈0.01)。DM病程〈1年时,多支病变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别不大,DM病程越长,越容易发生多支血管病变,其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冠脉病变分布上无明显差别,但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受累数量及发生多支病变比例高,病变趋于弥漫,血管病变程度普遍严重且左室功能(LVEF)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