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病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的14例患者临床病理及穿孔前后CT影像特征。并将14例患者中穿孔后积极手术干预的12例患者分为2组:术后继续抗肿瘤治疗组和术后最佳支持治疗组,随访两组患者的生存状态,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14例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中,男性9例(64.3%)、年龄≥60岁10例(71.4%)、左半结肠癌10例(71.4%)、RAS/BRAF突变型10例(71.4%)、一线治疗11例(78.6%)、肠梗阻同时合并消化道穿孔8例(57.1%);14例晚期结直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的患者中有10例在抗肿瘤治疗中出现穿孔,其中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7例,治疗有效8例。穿孔术后继续抗肿瘤组总生存期显著优于穿孔术后最佳支持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临床特征包括老年、男性、左半、RAS/BRAF突变、肠梗阻、影像学显示局部分期T4a~T4b、憩室等。另外,晚期肠癌治疗中使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及抗肿瘤治疗有效时也需高度警惕消化道穿孔风险。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积极手术干预后继续进行抗肿瘤治疗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2.
3.
4.
<正>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已经进入高发期,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估算分别约为59.2万例、30.9万例,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居于癌症谱的第2位、第5位[1-3]。然而,我国结直肠癌病人的死亡与新发病例比值(52.2%)明显高于西方国家(35.4%),这表明我国结直肠癌的诊治规范化程度及综合治疗水平仍有大幅提升的空间[3]。相较于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等常见实体肿瘤,结直肠癌病人的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2019年,结直肠癌领域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围手术期的治疗模式以及姑息治疗中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本文将根据今年大型会议的报道以及重要期刊上的文献作为基础,梳理2019年在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