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指标及与肺阻力相关指标表达,分析患者炎性反应与肺阻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医院收治的116例慢阻肺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将其分为非肺动脉高压组(59例)和肺动脉高压组(57例)。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炎性反应指标中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血沉(ESR),并进行对比;检测两组患者肺阻力指标振荡频率5 Hz下的气道粘性阻力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R_5占预计值(%)]、振荡频率5 Hz与共振频率(Fres)之间电抗X曲线下面积(AX),振荡频率在5 Hz的肺弹性阻力(X5),并进行对比。分析炎性反应相关指标与肺阻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肺动脉高压组CRP、WBC、PCT及IL-6水平均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ESR低于非肺动脉高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43,t=12.413,t=6.726,t=32.670,t=10.102;P<0.05);肺动脉高压组R5占预计值(%)、AX及X5均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70,t=8.230,t=19.685;P<0.05);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CRP、WBC、PCT及IL-6水平与R_5占预计值%、AX及X5值呈正相关,ESR水平与R_5占预计值%、AX及X5值呈负相关。结论: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与肺阻力,且炎性反应程度与患者肺阻力间呈明显相关性,炎性因子检测可能对评估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阻力情况有一定价值,可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呼出气冷凝集液(EBC)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10水平,并分析其与该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COS患者105例,单纯哮喘患者109例(哮喘组),单纯COPD患者104例(COPD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正常人100例(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BC中TNF-α、IL-8、IL-10水平,自动血液仪检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利用肺功能仪检测所有受试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ACOS组、哮喘组、COPD组患者血清IgE水平、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13.594、23.188、3.595;20.886、26.966、20.036,P值均<0.05).ACOS组EBC中TNF-α、IL-8水平显著高于COPD组、哮喘组、健康对照组(t=11.999、13.157、26.807;6.961、7.741、32.496,P值均<0.05),IL-10水平、FEV1%pred显著低于哮喘组、COPD组、健康对照组(t=7.566、9.568、40.129;t=11.539、14.339、28.837,P值均<0.05),FEV1/FVC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16.756,P<0.05);COPD组、哮喘组EBC中TNF-α水平、IL-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14.892、14.057;25.544、25.146,P值均<0.05),IL-10水平、FEV1%pred、FEV1/FVC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32.562、31.045;t=17.372、14.939;13.752、16.341,P值均<0.05);哮喘组和COPD组TNF-α、IL-8、IL-10水平、FEV1%pred、FEV1/FV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5、0.697、1.909、2.658、2.457,P值均>0.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ACOS患者EBC中TNF-α、IL-8水平与FEV1%pred、FEV1/FVC呈负相关(r=-0.463、-0.504;-0.447、-0.476,P值均<0.05);IL-10水平与FEV1%pred、FEV1/FVC呈正相关(r=0.429、0.474,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E水平升高、EBC中TNF-α、IL-8水平升高是ACOS的危险因素(P<0.05),EBC中IL-10水平升高是ACOS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EBC中TNF-α、IL-8、IL-10水平可能具有潜在的鉴别ACOS生物标志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中文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抽取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ESCA初测,进行初步的项目分析;正式施测阶段抽取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7 d后对其中30例进行重测,计算克朗巴赫α系数、重测信度评价量表内部一致性;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考评量表结构效度;相关分析来评价量表的效标效度。结果:条目一总分相关法及决断值法对条目的区分度进行分析后,组成35个条目的新量表,经最大方差旋转法旋转后提取4个因子,4个因子累计解释的方差为42.38%;ESCA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63;Cranach'sα系数为0.88,重测信度为0.65。结论:ESCA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研究需要反复修订。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细茼体内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含1.3拷贝HBV DNA片段(HBV4.1)的HBV复制型重组腺病毒.方法 从质粒pTh-HBV4.1上获取HBV4.1片段,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载体pAdTrack-CMV中,构建含HBV4.1的重组穿梭质粒pAdTrack-CMV/HBV4.1.然后在大肠杆菌BJ5183内与pAdEasy-1进行同源重组,形成重组腺病毒质粒pAd-GFP/HBV4.1,经脂质体2000转染HEK293细胞进行包装和扩增,获得腺病毒Ad-CFP/HBV4.1.通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检测腺病毒滴度和感染效率;采用PCR法检测腺病毒DNA上有无HBV基因组存在.结果 经酶切鉴定确认含HBV穿梭质粒pAdTrack-CMV/HBV4.1和重组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d-GFP/HBV4.1构建成功;GFP荧光检测提示重组腺病毒Ad-GFP/HBV4.1已成功包装;PCR扩增表明重组腺病毒内携带有HBV DNA片段.在HEK293细胞中获得的病毒滴度可达(4.2~4.8)×107 efu/ml;当MOI为100时,感染HEK293细胞的效率>90%.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1.3拷贝HBV基因组的重组腺病毒Ad-GFP/HBV4.1,为进一步建立高水平HBV复制型细胞和动物模型以用于HBV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英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障碍(ED)是一组以焦虑、恐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目前,关于儿童青少年ED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报道较少,该文通过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治疗依从性的概念、治疗依从性的评估工具、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措施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与住院舒适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舒适状况量表对我院15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入组患者社会支持总分10分—63分,平均(38.2±0.92)分,处于较低支持水平;主观支持总均分(20.89±2.38)分,客观支持总均分(8.59±0.06)分,社会利用度总均分(8.53±0.27)分;患者处于低度舒适7例(4.8%),处于中度舒适127例(87.6%),处于高度舒适11例(7.6%);社会支持与舒适度具有相关性( r=‐0.44,P<0.01)。结论精神科住院患者社会支持处于较低水平,社会支持与舒适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肺动脉栓塞(PE)出现的风险,并观察早期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AECOPD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48例患者并发PE,将其作为观察组,余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按照随机数法,将观察组患者根据正压通气与否分为观察Ⅰ组(常规低流量氧气伴正压通气,24例)及观察Ⅱ组(常规低流量氧气,24例)。统计98例患者临床治疗资料,Logistics回归法分析COPD患者并发PE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观察Ⅰ组及Ⅱ组患者住院时间、血气分析、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70岁、卧床≥3 d、脑卒中史、深静脉血栓史、动脉栓塞、肺炎、肺心病、下肢水肿、血浆D-二聚体水平方面差异明显(P0.05);而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史、骨折史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其中年龄≥70岁、卧床时间≥3 d、血浆D-二聚体升高、下肢水肿与患者伴发PE密切相关(均P0.05)。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Pa O2水平明显高于观察Ⅰ、Ⅱ组,Pa CO2水平及肺动脉压力均明显低于观察Ⅰ、Ⅱ组(均P0.05),观察Ⅰ、Ⅱ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Pa O2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Ⅰ、Ⅱ组,观察Ⅰ组明显高于观察Ⅱ组,Pa CO2水平及肺动脉压力均明显降低,且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Ⅰ、Ⅱ组(均P0.05),观察Ⅰ组明显低于观察Ⅱ组(P0.05)。治疗后,观察Ⅰ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明显低于观察Ⅱ组(均P0.05)。结论:对于COPD患者,卧床≥3 d、血浆D-二聚体升高、下肢水肿为伴发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宜早期检查并预防PE发生。对于伴发PE的患者行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适宜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是临床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也是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操作不可缺少的内容。静脉输液治疗可以迅速、有效的补充机体丧失的体液及电解质,及时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稳定,同时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上73%-90%的患者均应用这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炎症因子及血清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6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参考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最高呼气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吸容积(FEV1)]、炎症因子[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肺氧合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血清T细胞CD40配体(CD40L)、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CM-1)水平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EF、FVC、FEV1、PaO2、PaO2/FiO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降钙素原、IL-6、CRP、CD40L、VACM-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伴肺动脉栓塞(PE)出现的风险,并观察早期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我院在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98例COPD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48例患者并发PE,将其作为观察组,余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以随机数法将观察组患者根据正压通气与否分为观察Ⅰ组(常规低流量氧气伴正压通气,24例)及观察Ⅱ组(常规低流量氧气,24例)。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资料,Logistics回归法分析COPD患者并发PE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观察Ⅰ组及Ⅱ组之间患者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前后住院时间、血气分析、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在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对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在年龄≥70岁、卧床≥3日、脑卒中史、深静脉血栓史、动脉栓塞、肺炎、肺心病方面差异明显(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其中患者卧床≥3日、血浆D-二聚体升高、下肢水肿与患者伴发PE密切相关(P<0.05)。观察Ⅰ组与Ⅱ组两亚组之间比较,Ⅰ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较Ⅱ组患者短,PaO2、PH值升高、PaCO2降低明显(P<0.05)。观察Ⅰ组与Ⅱ组患者组间插管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Ⅰ组明显较Ⅱ组患者发生率低(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来讲,卧床≥3日、血浆D-二聚体升高、下肢水肿为伴发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对于具有此类危险因素的患者宜早期检查并预防其发生。对于伴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早期正压通气治疗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适宜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