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报告1例因双侧大脑壳核内侧区出血导致记忆力、计算力减退的特殊病例。患者3年前突发右侧大脑壳核内侧出血致左侧轻瘫,而无学习、记忆障碍;近来又发生脑出血,影像学检查证实出血部位在左侧大脑壳核内侧,本次除右侧上肢轻瘫外,还伴随近事记忆和记数障碍。这两次脑出血都损伤到脑内与学习记忆有关的新区———边缘区,从临床上证实边缘区参与脑的近事记忆和记数功能。  相似文献   
2.
<正>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为一广布于我国内蒙古及西北大部分地区的有毒植物。常为牲畜所误食。因而给内蒙古等地的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该植物的有毒成分众说不一。有人认为,其毒性乃为含硒量过高所致。我们在确证其毒性部位为总生物碱的同时,对其含硒量也进行了原子荧光分析。  相似文献   
3.
75岁以上老年人轻度认知损伤及危险因素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 75岁以上老年人轻度认知损伤 (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简短智力状态检查 (MMSE)对 311例 75岁以上非痴呆男性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 ,并调查了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意识丧失等因素。结果  75岁以上老年人MCI的患病率为 14 .8%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意识丧失和年龄与MMSE成绩呈负相关 (P <0 .0 5 )。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有意识丧失、脑卒中病史者患MCI的优势比分别是 10 .7(95 %CI:4 .1~ 2 8.1)和 2 .3(95 %CI:1.0~ 5 .2 )。结论 意识丧失、脑卒中是 75岁以上老年人MCI的危险因素 ,血管性因素可加重脑老化所致的认知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7 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黑质铁沉积情况。方法 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PD门诊确诊的原发性PD患者18例(PD组),选取同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8例(对照组)。用7 T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扫描获取相位图并测量相位值,分析PD患者Hoehn-Yahr(H-Y)分期、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总分和Ⅰ、Ⅱ、Ⅲ评分、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等资料。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D组黑质面积较大[(223.03±30.60)mm2vs(202.08±27.47)mm2,P<0.05],而黑质相位值和致密部相位值明显降低[-0.03(-0.06,0.02)vs 0.04(-0.02,0.12),P<0.01;0.16±0.10 vs 0.26±0.12,P<0.01]。PD组H-Y分期、UPDRS总分和Ⅰ、Ⅱ、Ⅲ评分及PDQ-39评分与黑质及致密部相位值不相关(P>0.05)。PD组2、3、5层相位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110(-0.0...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MRI检查的异常发生率、病灶特点,探讨脊髓MRI检查在诊断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993—01/2003—12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例临床明确诊断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使用GE1.5T MRI扫描机进行脊髓检查,扫描包括脊髓矢状位T1,T2加权,轴位T2加权。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的全文数据库1994/2003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相关的文献,检出MRI资料明确的23篇文献146例患者进行总结。结果:①3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脊髓MRI的特点:病例1中下胸髓后索区对称性长T2高信号;病例2C2-6水平后索区对称性等T1、长T2高信号;病例3C2,4-5水平后索区散在点片状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②检索的23篇文献中共85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脊髓MRI异常,其中胸髓受累57例(67%),颈髓受累18例(21%),颈胸髓同时受累10例(12%)。③23篇文献中的21篇文献描述了脊髓MRI异常率,总结后发现在146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中76例脊髓异常信号,脊髓异常的发生率为52%。76例脊髓MRI异常患者中有58例描述了后、侧索受累情况,其中46例单独后索受累(79%),12例后、侧索同时受累(21%),无单独侧索受累病例。④病灶在T1加权像为等信号或稍长信号,T2加权像为长信号,多为对称长条形,可出现增强效应,维生素B12治疗后T2加权像上高信号病灶缩小,甚至消失。结论: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胸髓的后索常见对称性长条形MRI异常信号,MRI检查有助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人群调查探讨电磁场暴露与痴呆的关系。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抽取1491名60岁以上男性军队离退休干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认知功能和电磁场暴露状况的调查,进一步计算各类痴呆的患病率,并通过Logistic回归统计电磁场暴露与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病危险性的比数比(OR)以及年龄和教育水平校正后的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痴呆和AD的患病率分别为3.62%和1.74%。单因素分析发现电磁场暴露者患痴呆和AD的OR分别为1.2(95%CI1.042~3.526)和2.7~95%CI1.192~6.143)(P<0.05)。经文化水平校正后,患痴呆和AD的OR分别为2.1(95%CI1.102~3.764)和2.9(95%CI1.266~6.586),但经年龄校正后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经年龄组和文化水平共同校正后,患AD的OR为2.3(95%CI为1.003~5.496)。结论:电磁场暴露与痴呆的关系值得关注,其可能为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脑内移植对偏侧帕金森病样猴的行为影响、移植物的存活状况、脑组织液中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纹状体区多巴胺D2受体的活动性。方法:实验于1999-01/2003-06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完成。①右侧颈内动脉注射甲基-苯基-四氢吡啶诱发帕金森病样猴模型(n=9),随机分为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6只、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2只及空微囊组1只。②获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以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为材料包裹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将微囊化、非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或空微囊分别植入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及空微囊组帕金森病样猴右侧尾状核和壳核。③观察3组帕金森病样猴移植后的行为改善、移植后14个月及28个月时移植物的状况,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移植后2个月及7个月时移植区微透析液中单胺类物质变化及48个月时多巴胺D2受体的活动性变化。结果:①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n=6)和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n=2)移植后1周开始帕金森病样猴左上肢活动明显增加,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改善时间7~48个月,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一两个月,空微囊组(n=1)左侧上肢活动无改善。②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植入28个月时仍存活于帕金森病样猴脑内。③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移植后2,7个月时,右侧壳核、尾状核细胞外液中多巴胺、3,4-二羟基苯乙酸和高香草酸水平较移植前明显提高(P<0.05),但仍低于左侧的水平。④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移植48个月时移植区D2受体活性较对侧明显提高。结论:结果表明帕金森病样猴脑内移植的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能够长期存活、产生多巴胺、改善其异常行为。  相似文献   
8.
应用MRI对腰椎峡部断裂后相关解剖位置改变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L5峡部裂病例的MRI正中矢状面图像进行形态学测量,探讨L5峡部裂患者腰椎各部的移位情况。方法:在腰椎正中矢状面T1WI上建立以S1后上缘为原点,通过S1前上缘和后上缘的直线为X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对45例L5峡部裂患者(无滑脱组15例,滑脱组30例)及100例健康成人腰椎各点的坐标进行测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无滑脱组及滑脱组L5棘突基底部的横坐标显著增大、纵坐标显著减小。无滑脱组L4水平各测量点及L5椎体各测量点(L5椎体前下缘除外)的横坐标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L5水平硬膜囊前、后缘的横坐标较正常组显著增大。滑脱组L4、L5水平各测量点(L5棘突基底部除外)的横坐标显著小于正常组。峡部裂组上述各点的横坐标与L5椎体后下缘的横坐标呈线形相关。无滑脱组及滑脱组的L5椎体下缘水平椎管前后径、硬膜囊前间隙及硬膜囊后间隙显著增宽。结论:L5峡部裂患者滑脱前期L5椎弓断端后部向后下移位,L5椎体层面硬膜囊轻度后移。滑脱期除L5椎弓断端后部向后下移位以外,L4椎体及附件、硬膜囊均随L5椎体向前移位。上述空间位置的变化是造成峡部裂患者形态学改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痴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有相当一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现认知功能下降,严重者出现痴呆,称为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mentia,PDD)。本文对PDD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神经生化改变、病理改变及诊断治疗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早期识别痴呆患者的激越症状,并观察盐酸美金刚的疗效。方法对10例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痴呆患者行神经心理评估,包括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和神经精神量表等;并行头颅结构MRI和匹兹堡复合物B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MRI扫描进一步明确诊断,使用盐酸美金刚治疗3个月后,复查神经心理量表。结果 10例痴呆患者的激越/攻击、易激惹、焦虑等症状均有显著改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亦有改善。其中3例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且具有典型表现。对于临床较难识别的轻度激越症状,可通过盐酸美金刚治疗有效获得侧面证据。结论早期识别痴呆患者的激越症状,早期干预可获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