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29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病变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病因可能涉及遗传、免疫、感染、环境等因素;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70)作为分子伴侣在抗原的递呈和处理中起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诱导炎症和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Barrett食管是腺癌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但其危险性及内镜监检的阶值仍有争议。为了明确Barrett食管发生腺癌的任何有意义的危险因素,作者自1976年起的15年间,对102例Barrett食管患者进行前瞻性内镜随访,平均随访54个月。在此期间,对有发育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AFP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进行检测。结果 37例肝癌患者中AFPmRNA阳性16例(43,2%),25例肝硬变患者中AFPmRNA阳性2例(8.0%),20例正常对照无1例阳性;AFP mRNA阳性的HCC患者肝外转移发生率(87.5%)显著高于AFP mRNA阴性的HCC患者(33.3%),差异有显著性(x^2=10.856,P≤0.001,OR=14.00,95%可信区间CI=2.464~79.550);不同临床分期的HCC患者其AFP mRNA检出率不同,Ⅲ期患者检出率(61.9%)明显高于I、Ⅱ期检出率(18.8%);AFP mRNA的检出率与血清AFP水平不同无明显相关。结论 巢式RT—PCR方法是检测外周血残癌细胞AFP mRNA的一种灵敏可靠技术,检测外周血中的AFP mRNA可能对判断肝癌有无血行播散和病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组反复发作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1],诊断难度较大,漏诊率和误诊率都较高[2],常与原发性肠道淋巴瘤(primary intestinal lymphoma,PIL)相混而被误诊[3].对于未手术患者,内镜活检取材有限、甚至取材困难(如小肠病灶),大部分情况下难以为临床诊断提供足够的病理学信息.  相似文献   
5.
CD44 V6和MMP-9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方法免疫组化SP法测定正常胃黏膜(NOR)、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IM)、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DYS)和早期胃癌(EGC)各40例,进展期胃癌(AGC)100例中CD44V6和MMP-9的表达。结果NOR、IM、DYS、EGC和AGC组中,分别有0、15.0%、25.0%、45.0%和72.0%CD44V6阳性,0、40.0%、50.0%、40.0%和68.0%MMP-9阳性。从IM、DYS至EGC和AGC组,CD44V6和MMP-9表达渐增(均P〈0.05)。结论CD44V6、MMP-9在胃痛的演变过程中不仅仅参与了浸润转移.其在胃癌早期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许多研究认为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胃酸分泌和胃泌素释出有别于正常人。在一些情况下,DU患者的某些异常改变(如空腹胃泌素升高)可能是幽门螺旋菌(HP)感染的一种表  相似文献   
7.
宋惠雯  王承党 《胃肠病学》2008,13(8):511-512
病例:患者男,45岁,工人。因“中上腹痛1周,加重伴反复呕吐2d”于2007年7月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一周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持续闷痛,阵发性加剧。疼痛与饮食、体位无明显关系。2d前中上腹痛加剧,呈持续性,能忍受,其他部位无放射痛,伴呕吐宿食,呕吐后腹痛无明显缓解,有低热.体温最高38.2℃,无眼黄、尿黄,无呕血、黑便等。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目前认为肠道菌群紊乱以及细菌代谢产物改变等因素参与IBD致病过程。近年,细菌代谢产物丁酸盐因在IBD发病过程中发挥保护肠道黏膜屏障、抗炎症反应、预防IBD相关肿瘤发生等作用而备受关注。本文就丁酸盐与IBD的研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不同疾病状态时胃食物排空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疾病时胃排空功能变化,探讨胃排空改变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十二指肠溃疡(DU)发病机制中的地位。方法:应用双同位素标记试餐SPECT胃排空检测技术研究17例健康志愿者、22例FD、17例DU、23例糖尿病(DM)、11例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PSS)患者在进食液体和固体试餐后食物在胃内的分布、半排空时间及胃排空曲线的变化。结果:病例组的液体排空曲线与对照组相似,但pS3和DU组的液体L’延长(PSS:79.3±19.3;DU:59.0±17.3;对照组:41.6土9.6分钟;P均<0.05)。4个病例组的固体食物胃排空曲线发生类似的变化,即迟滞相消失、初始胃排空较快、继后的排空变慢,其中54.5%FD、81.8%PSS、70.6%DU和56.5%DM患者的固体T50延长,未见固体食物排空加速者。结论:本组FD,DU患者的胃排空模式改变与PSS、DM患者相似,可能是非特异性的,在疾病的发生中可能不起始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16和cyclinD1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相互关系以及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16、cyclinD1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在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p16在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在异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其他组织(P〈0.01);p16和cyclinD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P〉0.05);p16和cyclinD1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p16表达低下可能参与部分胃癌的发生,但不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频发事件;cyclinD1过表达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p16和cyclinD1表达之间存在反馈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