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G 6 PD缺陷病是一种不完全性显性伴性遗传病 ,其病理基因在X染色体长 2区 8带上 ,现将我院对 1 1 3例婴儿及其父母G 6 PD酶活性测定结果分析下。对象与方法1 1 3例均为在我区出生 72小时后经G 6 PD筛查发现的阳性婴儿 ,召回做G 6 PD酶活性检测时间绝大多数在婴儿 4~ 7个月 ,对婴儿检测的同时检测其父母亲。检测方法 :G 6 PD/ 6 P GD比值法。操作步骤如下1 取抗凝全血 50 μl加入双蒸水 1ml溶血。2 每份样本取试管 2支 ,标 1、2号管后分别加入溶血液 0 1ml。3 取反应试剂Ⅰ和反性试剂Ⅱ各 0 1ml分别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大肠癌、23例大肠管状腺瘤及22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SDF-1和CXCR4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SDF-1和CXCR4阳性表达情况与大肠管状腺瘤及正常肠黏膜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肠管状腺瘤组织中SDF-1和CXCR4阳性表达情况与正常肠黏膜组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大肠癌组织中SDF-1及CXCR4阳性表达情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织中SDF-1的表达与CXCR4的表达呈正相关(r=0.436,P<0.01).结论 大肠癌组织表达SDF-1及其受体CXCR4,且二者在大肠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肝纤维化中大黄蛰虫胶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肝组织MMP-2活性,采用天狼猩红染色法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大黄蛰虫胶囊组MMP-2活性升高幅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但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大黄蛰虫胶囊可能通过降低MMP-2活性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联脆性组氨酸(FHIT)及Bcl-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9例结直肠癌、20例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中FHIT及Bcl-2的表达情况,分析FHIT、Bcl-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37例结直肠癌(39.3%)、1例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5%)可监测到FHIT基因表达降低甚至缺失(P<0.01)。FHIT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Bcl-2在结直肠癌、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1.9%、40.0%(P<0.01)。Bcl-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Dukes分期、年龄、性别无关。FHIT和Bcl-2在结直肠癌的表达有一定相关性。结论FHIT基因表达降低和Bcl-2表达升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可以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且大多数初诊患者都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切除率低,术后5年生存率低。胃镜活检和钡餐检查在胃癌的诊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均是针对癌肿原发部位(黏膜层),不能判断胃壁的浸润情况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隔脏器转移。近年来,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 CT,MSCT)的广泛应用,开辟了胃癌检查的新领域,本研究旨在探讨MSCT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300例患者资料,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150例;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的150例患者为实验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的150例患者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五年存活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差异性,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五年存活率,实验组五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五年存活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比较密切,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时,会加重病情,威胁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β-连环素(P-Cat)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Ⅰ型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份正常子宫内膜、69份单纯性增生、65份复杂性增生、57份非典型增生和82份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Ki-67与β-Cat、MMP-7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 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非典型增生和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而Ki-67、β-Cat、MMP-7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子宫内膜癌和非典型增生组织中PTEN、MMP-7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复杂性增生组织(P均<0.05),内膜癌组织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复杂性增生组织(P均<0.05),β-Cat 的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PTEN、Ki-67、β-Cat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MMP-7阳性率仅与肌层浸润程度有关.内膜癌中PTEN蛋白表达与Ki-67、β-Cat呈负相关(P均<0.05),β-Cat砒蛋白表达与MMP-7呈正相关(P<0.05).结论 PTEN、Ki-67和β-Cat、MMP-7蛋白均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组织早期癌变的有用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出一种不中断母乳喂养、不需住院、简便有效的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方法.方法将84例足月正常体重、中度母乳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成3个治疗亚组,思密达组、光疗组、鲁米那-可拉明组对照比较其疗效和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并检测母乳和新生儿粪便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的活性浓度,探讨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机理.结果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介于光疗与鲁米那-可拉明之间.每日平均胆红素下降的幅度36.36±10.12μmol/L,平均疗程为4.82±1.10 d,7 d治愈率为100%.结论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安全有效,不需中断母乳喂养,有利于巩固爱婴医院成果.β-GD不是母乳性黄疸发病的主要机制,也不是通过影响β-GD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出一种不中断母乳喂养、不需住院、简便有效的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方法。方法:将84例足月正常体重、中度母乳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成3个治疗亚组,思密达组、光疗组、鲁米那一可拉明组对照比较其疗效和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并检测母乳和新生儿粪便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的活性浓度,探讨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机理。结果: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介于光疗与鲁米那一可拉明之间。每日平均胆红素下降的幅度36.36±10.12μmol/L,平均疗程为4.82±1.10 d,7 d治愈率为100%。结论: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安全有效,不需中断母乳喂养,有利于巩固爱婴医院成果。β-GD不是母乳性黄疸发病的主要机制,也不是通过影响β-GD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