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 ,38岁。因突发头痛、发热、胸腹痛、多关节痛5周于 1995年 1月 3日由外院转来。患者 1994年 11月 2 7日洗澡时突感头痛 ,以双颞、额、枕部为著 ,呈跳痛伴头皮触痛 ,不敢着枕 ,昼夜难眠。 3d后出现发热 ,体温 38℃左右 ,伴前胸痛、咳嗽、咳痰 ,四肢关节、肌肉酸痛。 14d后出现全腹阵发性绞痛 ,左手尺侧、右足底麻木、刺痛 ,体重下降 4kg。当地医院体检见双侧颞动脉增粗、变硬、搏动消失 ,左肺少许湿性音。辅助检查 :白细胞 2 1 0× 10 9/L(嗜酸细胞占6 0 % )。尿常规 :蛋白 ( ~ ) ,白细胞 2~ 3个 /高倍视野 ,红细胞 3~ …  相似文献   
2.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的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我们享受生活的同时,疾病的困扰却无时不在。但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仅仅是身体疾病,还有内心世界的困惑。世界卫生组织近年在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心理问题已成为世界的第四大疾患。我国有研究预测,到2020年,心理问题将成为社会负担最重的第一大疾病。有证据表明,心理问题和心血管病可以互为因果,互相影响,使病情恶化,二者共病已经成为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作为21世纪的一位医生,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医学应回归人文,加强与患者沟通,关注健康,从“心”开始。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与血管活性物质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 ,血管活性物质 [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 1) ]及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 14 9例高血压患者 ,按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分为 2组 ,A组 :高血压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组 (74例 )。B组 :单纯高血压病组 (75例 ) ,对上述患者测定血清中NO、ET 1、Hcy值 ,颈动脉超声。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Hcy、ET 1生成增加 ,NO生成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颈动脉斑块的发生A组较B组明显增多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高Hcy加重了高血压对血管壁的损伤 ,使血管内皮细胞中NO生成减少 ,ET 1生成增加 ,斑块的形成增加 ,从而促进了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增加了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2009年在一家医院心内科进修时遇到一位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辗转求医二十几年未能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5.
许多高血压患者发现,自己的血压在冬季会比夏季高一些,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当了解一些关于血压变异性的知识,为安全过冬“做足功课”。  相似文献   
6.
左氧氟沙星治疗感染性疾病60例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并与环丙沙星比较。方法 :90例感染性病人分为观察组 60例 (男性 38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67a±s10a) ,均用左氧氟沙星 ,其中 30例 (A组 ) 2 0 0mg ,qd ;另 30例 (B组 ) 10 0mg ,bid。对照组 30例 (男性13例 ,女性 17例 ;年龄 57a± 6a)用环丙沙星 2 0 0mg ,bid。 3组均iv ,drip× 7~ 14d。结果 :观察组总痊愈率 85% ,优于对照组 ( 53 % ) ,P <0 .0 5;A ,B 2组痊愈率 ( 83 %和 87% )及有效率 ( 97%和 90 %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左氧氟沙星治疗感染性疾病疗效优于环丙沙星 ;同等剂量一次与分次给药 ,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7.
病例简介 患者,女,35岁,外企职员,主因“体检发现血压升高两年,头部胀痛1月余,头晕两周”就诊。两年前,体检发现血压145/90mmHg,因当时无自觉不适,未予特别关注。来我院门诊就诊前1月余,因为工作较忙且家中父亲突发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出现明显的头部胀痛,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21例健康人、2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及30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测定纤维蛋白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分析三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发现,高血压及合并急性脑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及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及纤维蛋白原均高于高血压组,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低于高血压组。结果提示,高血压及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且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可能引起纤溶、凝血功能的紊乱,并在脑梗死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病历摘要樊××,女,28岁,住院号292569。1987年6月5日入院.8年前开始间断发热、皮肤红斑,以面颊部明显。当地医院诊为“伤寒”,治疗无效。3年前症状加重,伴关节痛、下肢浮肿,被诊为“关节炎”、“肾炎”,用强的松治疗病情好转.因停药症状复发并出现昏迷,被诊为“化脓性脑膜炎,入院前10余天因右胸前壁出现红肿,强的松渐减直至停药.发热、皮肤红斑、关节痛、下肢水肿再显并日渐加重,转来我院.既往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病史。闭经4月.入院时体检:全身皮肤显散在紫色斑疹,两面颊部明显.眼睑轻度肿胀、颈软,右前胸壁上  相似文献   
10.
检索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的舒适度研究的相关文章,就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期间影响患者舒适度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患者肠道准备期间不舒适因素包括一次性口服液体量大、药物口感与气味差、排便次数多及睡眠质量差等。临床可采用联合用药、探索肠道准备新方案、改善药物口感、咀嚼口香糖、运动干预、加强健康教育等方式提升患者舒适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