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分析普外科患者复杂腹腔感染的细菌分布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方法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本院收治的复杂腹腔感染患者9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腹腔穿刺引流,使用无菌拭子取少量脓液,接种血平板后置于37℃恒温微生物培养箱中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对培养分离的致病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水平,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90例复杂腹腔感染患者共培养出12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9株,占62.60%,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2株,占17.4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真菌25株,占19.84%,以白色念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多见,共29株,占分离菌的23.02%,该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为93.10%,厄他培南耐药率为17.24%;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为93.33%,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均为20.00%;肺炎克雷伯杆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50.00%以上,其中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达100.00%。革兰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均为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以及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为100.00%。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前两组患者WBC、CRP和PCT等炎症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7 d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下调(均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患者复杂腹腔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多,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单菌种以大肠埃希菌比例较高,且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不同,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耐药性低的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AC)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肠粘连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收集行LC治疗的100例AC患者临床资料.统计老年AC患者LC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将发生肠粘连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肠粘连患者纳入未发生组,统计两组基线资料,经单因素及多因素找出老年AC患者LC术后肠粘连发生的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11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清除及残余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前1 d和术后1 d外周血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周,两组结石清除及残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 d,两组外周血TNF-α、CRP和IL-6较术前1 d升高,观察组外周血TNF-α、CRP和IL-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78%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良好,可减轻手术创伤,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王仔平 《安徽医药》2001,5(4):282-282
目的 探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会阴切口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直肠癌患的手术治疗结果。结果 10例会阴切口一期缝合,于骶前置双皮管,分别从会阴切口两侧引出,接负压球吸引,会阴切口甲级愈合9例,占90%,乙级愈合1例,占10%,13例会阴切口一期缝合,于骶前置皮管,烟卷各一根引流,分别从会阴切口两侧引出,会阴切口甲级愈合5例,占38%,乙级愈合2例。占15%,丙级愈一期缝合,于骶前置双皮管从会阴切口两侧引起,接负压球吸引,会阴切口甲级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6.
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临床常见病,通常是由肛窦感染后炎症向直肠肛管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形成.因为脓肿很难自愈,手术治疗是必须的.如果只行单纯切开引流术,由于未处理原发感染病灶,大部分患者最终将形成肛瘘,需要二次手术治疗.这将给患者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1997~2001年,我院对15例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一次性行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现作报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