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口腔科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纵折牙片复位固定,全冠修复方法后治疗牙纵折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18.45岁,平均30岁。活髓牙6例,死髓牙54例。牙折部位:上颌第二前磨牙6例,上颌第一磨牙18例,上颌第二磨牙13例;下颌第一磨牙13例,下颌第二磨牙10例。治疗死髓牙是将纵折牙片复位,用结扎丝单层或双重结扎固定于牙颈部,亦可用22号不锈钢丝弯成“U”形钉钻槽固定牙折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利胆排石片治疗颌下腺导管涎石症的临床疗效及初探异物涎石的可能成因。方法:收集16年间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颌下腺导管涎石症者58例,随机分为利胆片组30例和手术组28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利胆片组有效率为93.33%,手术组为92.86%,二者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利胆片中的药物归胃和胆经,具有清热利湿、调气通瘀、化积排石之功效。涎石排出后,利胆片组约73%和手术组75%的病人能恢复腺体功能。②口腔内异物,经"虹吸现象"和"逆蠕动"作用,诱其进入导管致涎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高建娥  牟宝秋 《山东医药》2004,44(32):71-71
自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经导管介入疗法治疗慢性化脓性腮腺炎58例,疗效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男,26岁,工人,1987年5月4日中午因连续吸烟三支后即发舌活动不灵急来院就诊。无喘息、无发热、头痛及呕吐等,既往健康,无明显吸烟史。近2~3日来,因“胃痛”服用过“莨菪浸膏片及胃舒平等”。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复杂,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其复发率较高。自1996年以来我们选用平阳霉素(PYM)加2%利多卡因混合液骨孔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现将随访观察的18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8例;年龄30~65岁;病程5个月~25年不等。其中右侧...  相似文献   
6.
1994至1999年我们应用平阳霉素(PYM)囊腔内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4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5年来我们收治舌下腺囊肿45例,男20例,女25例,8~35岁,10~22岁者居多。右侧舌下腺24例,占53.33%;左侧舌下腺21例,占46.66%。无1例双侧同时发病者。1.2治疗方法 应用PYM8mg加2%利多卡因4ml混合溶解,抽出2ml溶解液(相当PYM4mg)加生理盐水2ml备用。应用10ml针管抽生理盐水5~10ml用6号针头注入囊内,将囊腔内的粘稠分泌物反复冲洗抽出直至抽空,再注入PYM4mg应用棉球压迫局部2min,每周1次,经治疗2次舌下腺囊肿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7.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免误诊,误治。方法:对山东省莱阳中心医院20年间收治的12例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术前误诊为混合瘤,1例误诊为腺样囊性癌,1例误诊为淋巴瘤,2例做了穿刺活检,3例做了术中快速病检,皆得以确诊,术中保留面神经的10例,虽然术后出现面瘫,但手术后6-12月恢复,切除面神经颅外段2例,面瘫未见恢复,本组5例肿瘤来源于面神经总干,3例来源于上,下颊支,2 来源于颧支,2例来源于下颌缘支,肿瘤镜下分型:囊状型9例,网状型3例,术后随访5-10年,无1例复发,结论:此瘤极易误诊,确诊有赖于术前(或术后)病理检查,术中应尽力保留面神经,虽然术中刺激,牵拉面神经等致术后面瘫,但大多数患者可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8.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以免误诊、误治。方法 :对山东省莱阳中心医院 2 0年间收治的 12例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术前误诊为混合瘤 ,1例误诊为腺样囊性癌 ,1例误诊为淋巴瘤。 2例做了穿刺活检 ,3例做了术中快速病检 ,皆得以确诊。术中保留面神经的 10例 ,虽然术后出现面瘫 ,但于术后 6~ 12月恢复 ,切除面神经颅外段 2例 ,面瘫未见恢复。本组 5例肿瘤来源于面神经总干 ,3例来源于上、下颊支 ,2例来源于颧支 ,2例来源于下颌缘支。肿瘤镜下分型 :囊状型 9例 ,网状型 3例。术后随访 5~ 10年 ,无 1例复发。结论 :此瘤极易误诊 ,确诊有赖于术前 (或术后 )病理检查。术中应尽力保留面神经 ,虽然术中刺激、牵拉面神经等致术后面瘫 ,但大多数患者可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9.
1994至1999年我们应用平阳霉素(PYM)囊腔内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4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年来我们收治舌下腺囊肿45例,男20例,女25例,8~35岁,10~22岁者居多.右侧舌下腺24例,占53.33%;左侧舌下腺21例,占46.66%.无1例双侧同时发病者.  相似文献   
10.
患者,位军,男,20岁,学生,住院号359568。患者出生时即有右侧口角瘘口、左侧口角外皮赘及双侧附耳,于1岁时在当地医院做过左口角外的皮赘切除术,随着年龄增长,瘘口及附耳亦增大,瘘口无液体流出,无疼痛不适感,未曾治疗1992年6月26日因有碍美观求治入院。既往健康,家族中其母及外祖母有多指畸形。 全身体检无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