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2篇
  2024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该科2例SchatzkerⅥ型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进行螺旋CT扫描,数据采用Mimics软件作三维重建处理。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病例的胫骨平台骨折模型,根据模型选择合适的复位方法及内固定物,于内固定前模拟手术过程。从手术入路、钢板种类、放置位置、长度、螺钉数量及长度方面与模拟手术进行对比,同时对实际手术时间进行记录。结果 2例完全采用了计划固定方法,术中选取的固定钢板、螺钉数与螺钉长度均与模拟手术高度吻合。术后复查X线显示骨折复位满意,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没有螺钉穿入关节腔。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可多角度、多方向显示胫骨平台骨折部位的形态学外观特点;能在术前明确钢板植入位置、螺钉方向和长度并完成钢板预塑形,有助于术者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理解和术前计划的制定,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D打印骨折模型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10日~2016年3月10日于我院就诊的9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时间的次序进行分组,每组均45例。其中常规组术前未给予3D打印技术,实验组术前给予3D打印技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实验组患者术前计划与实际手术的相关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与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透视次数明显低于常规组,一次置钉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取3D打印骨折模型治疗的效果显著,便于骨折精准复位,将手术精确度提高,缩短手术时间,达到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实践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摘要 背景:负载缓释转化生长因子β1微球壳聚糖支架在体外能够促进软骨细胞生长,且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细胞分化,有望作为软骨缺损修复的组织工程材料,然而要进行相应体内实验,其生物相容性是不容忽视的。 目的:制备负载缓释微球壳聚糖支架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体内外评价。 方法:以溶血试验、急性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热源性实验、肌内植入实验,评价自制负载缓释微球壳聚糖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支架溶血率为1.6%,镜下未见明显红细胞破坏;材料急性毒性评价程度为无毒;皮内原发刺激记分及原发刺激指数均为0;热源性实验体温升高为(0.17±0.06) ℃;肌内植入实验大鼠均成活,全身良好、无感染,4周左右新生毛正常分布,8周大体观察支架周围血管明显增多,与周围肌组织整合良好,心肝肺肾等内脏均无特殊变化,随时间延长,淋巴细胞浸润逐渐减少,可见血管及纤维长入支架,包裹逐渐变薄,支架渐降解。结果说明负载微球多孔壳聚糖支架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负载缓释转化生长因子β1微球壳聚糖支架在体外能够促进软骨细胞生长,且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细胞分化,有望作为软骨缺损修复的组织工程材料,然而要进行相应体内实验,其生物相容性是不容忽视的.目的:制各负载缓释微球壳聚糖支架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以溶血试验、急性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热源性实验、肌内植入实验,评价自制负载缓释微球壳聚糖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支架溶血率为1.6%,镜下未见明显红细胞破坏;材料急性毒性评价程度为无毒;皮内原发刺激记分及原发刺激指数均为0;热源性实验体温升高为(0.17±0.06)℃;肌内植入实验大鼠均成活,全身良好、无感染,4周左右新生毛正常分布,8周大体观察支架周围血管明显增多,与周围肌组织整合良好,心肝肺肾等内脏均无特殊变化,随时间延长,淋巴细胞浸润逐渐减少,可见血管及纤维长入支架,包裹逐渐变薄,支架渐降解.结果说明负载微球多孔壳聚糖支架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椎管内气性囊肿(intraspinal gas cyst)临床相对少见,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指出其产生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学者认为其与椎间盘的创伤、感染或有创操作相关。椎管内气性囊肿多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因其位于椎管内,如导致神经根受压,可引起典型神经根受压症状,临床易与椎间盘突出症、黄韧带囊肿混淆,引起误诊。应用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治疗该病可在视野清晰的条件下进行精细的术中操作,有助于气性囊肿的诊断和切除。由于该病相对少见,临床上采用UBE手术治疗的报道较少。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于2023年6月29日收治1例因气性囊肿压迫引起腰椎神经根病的病例,行UBE下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9例患者同期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29例术后根据病情进行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患踝。结果观察组优25例,良3例,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优16例,良4例,优良率为69.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和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0月采用PVP治疗的142例OVCF患者资料,参照既往研究中骨水泥弥散程度等级和分布分区方法,将患者分为弥散充分组(n=56)和弥散不良组(n=86)。在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上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2 d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并计算手术前后变化值。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与ODI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 d进一步改善,且Ⅰ、Ⅱ、Ⅲ型患者改善情况优于Ⅳ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弥散充分组Ⅰ、Ⅲ型患者VAS评分和ODI较弥散不良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Ⅰ、Ⅱ、Ⅲ型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改善值优于Ⅳ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弥散充分组Ⅳ型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