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双支架取栓治疗难治性颅内大动脉分叉处急性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盱眙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江苏省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自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行双支架取栓治疗难治性颅内大动脉分叉处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评估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手术并发症及临床预后。比较患者术前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价患者术后90 d的临床预后。 结果本组共纳入11例患者,均为单支架取栓失败后改用双支架进行补救,9例(81.8%)患者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为2b~3级),2例患者再通失败。4例患者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本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的中位数[12(2,20)分]较术前[16(8,21)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随访90 d,2例患者死亡(mRs 6分),3例患者严重残疾(mRs 5分),1例患者重度残疾(mRs 4分),1例患者中等残疾(mRs 3分),4例患者良好(mRs≤2分)。 结论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难治性颅内大血管分叉处急性闭塞安全、有效,血管再通率高,可以作为单支架取栓不成功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接受脑动脉再通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闭塞类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脑动脉再通治疗的AI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血管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急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所致大血管闭塞(LVO)(ICAS-LVO组)和非ICAS所致LVO(非ICAS-LVO组)。所有患者均在到达急诊时接受血样采集,检测D-二聚体(D-D)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ICAS-LVO相关预测因子,与D-D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D-D水平预测ICAS-LVO的价值。结果共纳入273例患者。其中79例(28.9%)患者诊断为ICAS-LVO。与非ICAS-LVO组患者相比,ICAS-LVO组患者更年轻,男性比例更高,有吸烟史者更多,伴心房颤动更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值更低(均P<0.05)。ICAS-LVO组患者血浆D-D水平显著低于非ICAS-LVO组患者(0.39 mg/L比1.20 mg/L,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低D-D与ICAS-LVO呈显著正相关(OR=0.30,95%CI=0.18~0.47,P<0.01)。基于ROC,血浆D-D预测ICAS-LVO的最佳临界值为0.84 mg/L,灵敏度为84.8%,特异度为67.5%,阴性预测值为91.6%,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结论基线低D-D水平是ICAS-LVO的独立预测因子,有助于神经介入医师预先制定血管再通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病因及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血管内治疗的40例青年ALVO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青年ALVOS的病因及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神经功能。根据术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者(mRS评分≤2分)与预后不良者(mRS评分>2分),比较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患者基线时与出院时NIHSS评分。结果 本研究共入组40例患者,其中男32例(80.0%),女8例(20.0%),年龄41.5(36.0, 44.0)岁。按照急性卒中试验(TOAST)分型进行分类,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18例(45.0%),心源性栓塞(CE)型12例(30.0%),其他原因(SOE)型8例(20.0%),不明原因(SUE)型2例(5.0%)。38例患者经血管内治疗成功再通,2例再通失败,未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6例患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出院时NIHSS评分为2.0...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人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nhibitorymemberoftheASPPfamilY)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ASPP)mRNA在45例脑胶质瘤组织和13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IASPP在胶质瘤Ⅱ~Ⅳ级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而且在低分化组(Ⅲ~Ⅳ级)胶质瘤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高分化组(I~Ⅱ级)。结论IASPP在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而且表达水平和恶性程度有密切联系。IASPP的检测可作为胶质瘤恶性程度判断的参考,为从基因水平上探讨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预后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poE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类烟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类烟雾病缺血性卒中患者(类烟雾病组)6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卒中组)64例、对照组65例,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三组的ApoE基因型。结果 ApoE的基因型共有六种,类烟雾病组基因E3/E4频率显著高于卒中组和对照组,对照组E3/E3频率高于类烟雾病组与卒中组(P0.05);类烟雾病组E4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卒中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类烟雾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