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出血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10例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出血的原因及处理。结果5例与口服华法令,1例与服用阿司匹林停药不科学有关,另4例与血小板减少、低蛋白血症有关;4例术中预留封闭式负压引流管术后无囊袋血肿形成,另6例术后出现囊袋血肿。结论:术中预留封闭式负压引流管可避免术后囊袋血肿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快速床旁定量测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ACS患者,其中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同时做dThI定量及CK-MB测定,进行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AMI组cTnI、CK-MB明显高于UAP组及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01).UAP组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CK-MB无显著差异(P〉0.05);UAPⅢ级的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级(P〈0.001).结论:cTnI床旁快速定量测定方便、省时,对ACS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8岁.因"右上肢肿痛1月"人院.患者于人院前1月出现右上肢肿痛,无明显活动障碍,无肤色改变,自服抗炎药无效就诊入院.既往于2 a前因"冠心病,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在我科行心脏双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选用右锁骨下静脉手术,术中X-ray下发现静脉细、走行迂曲.  相似文献   
4.
法洛氏四联征占先心病的14%,预后差.自然生存率平均10 a左右,只有1/2病人能活到7岁,约1/5病人能活到14岁,能活到20岁的病人不到1/10[1].临床系统性红斑狼疮亦较常见.该患者为法洛氏四联征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生存至18岁,较为少见.临床遇此类病人应引起重视,以防误诊、漏诊等.鉴于法洛氏四联征预后极差,而近年施行根治性手术效果良好,故该患者在红斑狼疮稳定期应考虑施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两例患者,男性。因阵发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接受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术前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时并长间歇,术后随访一年,两例均为窦性心律,未出现长间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共218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共80例;室间隔缺损共40例;房间隔缺损80例;肺动脉瓣狭窄18例。该文所选患者均实施介入封堵术治疗。结果①8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封堵术均成功。其中1例巨大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术后出现头晕、胸闷等急性左心衰竭临床症状,给予强心类药物、利尿剂等后症状改善,3d后心衰症状消失。对上述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心脏听诊杂音消失,无明显分流。②4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中,38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其余2例患者造影后提示不符合介入治疗条件而转入心脏外科治疗。③房间隔缺损80例患者中,封堵术全部成功。其中1例患者封堵术后出现少量残余分流,但在随访期间检查显示分流消失。④18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中,均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后成功扩张。术后跨瓣压差降到20mmHg以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效果显著,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对于复杂的房性心律失常,常规电生理标测困难,消融成功率较低,X线曝光时间延长。在三维心脏电解剖标测结合CT影像融合技术(Carto-Merg)指导下提高了标测的准确性和消融的成功率。本研究报道42例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应用Carto—Merg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手术,旨在探讨Carto—Merg指导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的作用和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10年8月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30例愿意接受Lasso导管及Carto标测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手术治疗(研究组),30例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照组).结果随访3~36个月,研究组3例复发,1次成功有效率为27/30(90%),并发症4例,其中2例迷走反射、1例股静脉血肿、1例术后消化道出血;对照组中11例有效(36.7%),并发症10例,4例脑栓塞(其中1例死亡,3例偏瘫),1例脑出血导致偏瘫,2例皮下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2例由于服用胺碘酮使甲功异常.严重并发症8例(26.6%).结论Lasso导管及Carto标测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手术与药物组比较疗效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AMI患者120例,根据其血清Lp(a)水平分成3组:A组40例,Lp(a)<138mg/L;B组40例,Lp(a)138~306mg/L;C组40例,Lp(a)>306mg/L。比较各组Lp(a)、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及Killip≥Ⅲ级患者的比率。结果 A、B组Lp(a)水平低于C组,且A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LVEF水平高于C组,且A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Killip≥Ⅲ级者比率低于C组,且A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p(a)水平升高,LVEF下降,两者呈线性相关(r=-0.76,P<0.05);随着Lp(a)水平的升高,Killip≥Ⅲ级患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结论 Lp(a)与AMI患者心功能有关,Lp(a)越高,LVEF越低,心功能越差,高Killip分级的患者比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1例冠心病、全心扩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力衰竭(简称心衰)(NYHAⅢ级)患者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QRS波时限130ms)、左右室运动不同步。经慢性心衰标准化治疗疗效不佳,并在服用胺碘酮时出现严重心动过缓,经置入三腔心脏复律除颤起搏器后,随访观察9个月症状明显改善,心腔缩小、射血分数值明显提高,未发作持续性室速及心室颤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