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本文用结核菌感染动物模型探讨结核菌对心脏组织感染及病理损害程度。以H37Rv为感染菌株,豚鼠为感染动物,感染途径经腹腔注射。结果表明,毒力指数为80的H37Rv菌、以0.2ml(1×107/ml)的菌量感染豚鼠,其脏器感染软弱。尽管如此,肝、脾、肺、肾、琳巴结等组织出现了典型的结核性病理改变;并有50%以上的心脏组织(心包膜、心肌、主动脉干)也出现了病理改变。心包膜以单核细胞、粒细胞和纤维细胞增生为主;心肌的病理改变为局灶型、以肌纤维断裂、溶解、并伴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为特征;主动脉干的内缘增厚,并伴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因此,在临床上必须考虑是否存在结核菌对心脏的损害,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结核性心脏病变的实验研究(摘要)杨奇卢润生蒋绍双王远萍漆浩珊刘杨椅杨筠雷伦君陈秋邓大志⒇为了研究结核杆菌是否直接感染心脏并导致损伤,作者通过动物实验模型,探讨结核杆菌对心脏各组织及主动脉干的侵损范围及病损程度,并探讨病理改变及超微结构改变特点。1材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C_(57)BL/6N小鼠对10例初治和11例复治肺结核病人的人型结核菌进行了毒力检测。结果:初治病人的结核菌作用于小鼠、各项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复治病人的结核菌;而复治病人的结核菌作用于小鼠,各项检测指标均高于或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初治病例所排出的人型结核菌,其毒力显著高于复治病例,致病性为最强。复治病例所排出的人型结核菌毒力弱、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结核菌实验动物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用标准人型结核菌 H_(37)Rv 对8个品系小鼠进行了结核菌的敏感性检测。结果昆明鼠和 C_(57)BL/6N 鼠较另外6个品系小鼠敏感。鉴于 C_(57)BL/6N 鼠是近交系小鼠,具有遗传特性专一,个体差异小,重复性较大而优于远交系昆明鼠。因此,我们认为,除豚鼠之外用 C_(57)BL/6N 鼠作结核菌的实验动物更合适。  相似文献   
5.
不同毒力菌株与感染途径在树造结核动物模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漆浩珊  卢润生 《四川医学》1997,18(3):150-152
采用标准毒力的H37RV菌株和经L-J培基传代减毒的菌株,对C57BL/6N小鼠进行尾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感染,就树造动物各器官的结核菌实验模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树造胸腔器官(肺和心脏)的动物模型以尾静脉感染为好,树造肝、脾和腹股沟淋巴结结核的动物模型以腹腔注射感染为宜。如要成功地树造结核感染的动物模型,最好将所购回的标准菌株在实验动物体内恢复毒力后再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结核菌对心血管组织的感染情况及病理损害程度,采用 H37 Rv 结核菌感染 C57 B L/6 N 系小鼠和家兔,制成急性结核感染动物模型。组织用 H E、 Z N、 M C T 和 B C G S P染色,超薄切片用醋酸铀和枸橼酸铅染色,光镜和电镜观察心血管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显示:结核菌存在于心血管组织中。肌纤维、心包和血管同样存在着不同的病理损害。肌纤维和心包的损害重于血管,表明结核菌的毒素能够损害感染动物的组织,结核菌本身的过度繁殖也可能是损害感染组织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BCG质量及影响阳转率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探讨,同时就0T与PPD以及不同浓度的PPD考核12周阳转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出厂时两批BCG活菌数为139万/mg和49万/mg;活存率为14.8%和0。接种时活菌数为123万/mg、36.5万/mg。接种后12周结素试验两批阳转率均在50%以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结核菌是否对冠状动脉造成损害?方法 以日本大耳白家兔为实验动物,H37Rv 为实验菌株:一组家兔经钴_60 辐射破坏免疫器官功能后静脉感染结核菌液(107/ml) ,一组家兔直接感染结核菌液?动物解剖后,脏器病理切片经Z_N 染色,HE 染色?三色(MCT) 染色,BCG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 结核菌随血行播散可到达心脏的任何部位并形成病变,冠状动脉的损害亦同样明显?免疫功能低下者将会导致结核的易感性和病变的严重性?结论 结核菌能导致冠状动脉的病理性损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