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房室结加速传导的电生理特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经食管心房起搏检出具有房室结加速传导特征病人20例(观察组)与房室结正常传导病人20例(对照组)的房室交界区相对不应期、功能不应期、有效不应期、心房有效不应期、房室传导1:1点、文氏点相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房室结加速传导的房室交界区相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心房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房室传导1:1点减小(P〈0.001),文氏点明显增大或消失。结论 房室结加速传导病人的房室交界区不应期明显缩短,递减传导功能减小或消失,心室率反应增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房室结双径路前向传导及诱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S-FAVNRT)的电生理特征.方法 分析110例房室结双径路经食管心房起搏电生理检查中S1S2,法及分级递增法前向传导特征及诱发S-FAVNRT组与无诱发S-FAVNRT组电生理特征比较.结果 S1S2法与分级递增法可分别诊断房室结双径路,表现为S2R≥60 ms及两种界限分明的S1R间期和呈跳跃延长传导的文氏现象;诱发S-FAVNRT组显示慢径不应期短于无诱发S-FAVNRT组(P<0.05).结论 经食管心房起搏电生理检查诊断房室结双径路简便易行,当房室结双径路中慢径不应期短时易于诱发S-FAVNRT.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术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3 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结果 :14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8例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左旁道 16例 ,右旁道 2例 )。 8例 A型预激者旁道位于左游离壁 2例 ,左后间隔 6例 ;1例 B型预激者旁道位于右后间隔 ;9例隐匿型旁路者旁道位于左侧 7例 ,左后间隔 1例 ,右侧 1例。 1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 9例采用后位法消融慢径成功 ,5例采用后位法加下位法消融慢径成功 ,18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消融旁路成功。成功率 10 0 %。全部病例术中及术后未见不良反应 ,随访半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射频消融术能有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心电图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3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通过食管心电图来确定其心动过速的性质.结果 53例经食管心电图检查的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均能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15例室房1∶1逆传中,通过改变心房频率有2例出现了房室分离.经体表心电图导联形态确认室性心动过速中有2例为房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旁路前传.1例心房扑动伴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结论 食管心电图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能够明确地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心率功率谱分析张永庆,闫祥云,陈克河,梅忠恕,代自力,王向阳,周秀丽,黄金霞,梅海信,楚咏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与自主神经调节紊乱,尤其与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有关。本文运用心率功率谱分析(HRPS)探讨胃十二指肠溃...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6 4岁。于 2 0 0 1年 3月 2 0日突发胸闷、心悸伴头晕 8h急诊入院。 8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悸伴头晕 ,活动后症状加重 ,四肢无力 ,一过性黑目蒙 ,急入附近医院 ,以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给予西地兰、利多卡因、心律平等复律均告失败后转我院治疗。既往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病史。体检 :T3 6 .8℃ ,P1 2 8次 /min,R2 6次 /min,BP75 /3 5 mm Hg(1 mm Hg=0 .1 3 3 k Pa) ,精神差 ,口唇发绀 ,急性面容 ,颈动脉充盈 ,双肺底可闻及湿性音 ,心率 1 2 8次 /min,律齐 ,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 ,肝脾未及 ;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房室结双径路中慢径传导伴蝉联现象的心电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分析30例房室结双径路经食管心房分级递增起搏中慢径传导伴蝉联现象的心电图改变。结果慢径传导伴蝉联现象可表现为慢径连续1∶1传导及快-慢径交互下传和文氏周期中慢径多比例传导。结论慢径传导伴蝉联现象的心电图表现对诊断房室结双径路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电极组合方式与经食管心房起搏阈值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7例病人每例用六极起博导管组成10种起搏电极组合,以相同脉宽和导管位置作食管心房起搏。发现负极接第3极,正极接第2、4、5极的四极组合法起搏阈值仅18.8±3.0V,仅2例(1.9%)有明显不适感,与其它组合方法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该法起搏脉冲振幅适中,与V1导联的QRS波方向相反。便于进行观察,测量和分析。因此,有助于食管心房调搏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治疗性超声 (ETUS)对正常心肌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日本大耳白兔 15只 ,随机分成 3组 ,连续波ETUS(A组 ,n =5 ) ,脉冲波ETUS组 (B组 ,n =5 ) ,空白对照组 (C组 ,n =5 ) ) ,ETUS的频率和声强分别为 0 .8MHz和 2 .3W /cm ,观察实验后兔心肌组织学结构。结果 :光镜 :A、B两组兔心肌可见轻度损伤性表现 ,而C组无此变化。电镜 :A、B组兔心肌可见 0~Ⅲ级损伤表现 ,C组 0~Ⅰ级损伤。结论 :设定声强范围和方式的ETUS对正常心肌有一定影响而无严重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食管心房调搏诱发阵发性房颤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自立  楚咏晗  夏琰 《医学信息》2006,19(7):1211-1213
目的 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诱发阵发性房颤的电生理特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经食管心房起搏诱发阵发性房颤患者20例(观察组)与无诱发房颤正常人20例(对照组)的电生理资料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最大P波时(Pmax)、心房有效不应期(ERPA)、心房相对不应期区域(ZRRPA)、最大房间传导时间[(S2-A2)max]、早搏刺激的房间延缓(IACD)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结论。诱发阵发性房颤的电生理学改变明显,食管心房调搏简便安全,对预测房颤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