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小肠出血在临床上并非罕见,但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各种检查方法都有局限性,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尚有难度。我院从1997~2002年7月诊治小肠出血7例,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男5例,女2例,年龄18~71岁,平均38.7岁,其中39岁以下4例,40~49岁2例,50岁以上1例。病程3天~2年不等,病史中6例有便血或黑便,1例为呕血和便血。所有病例为本院住院病人,其中4例首诊在内科,确诊后或保守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3例首诊外科。3例有消化道大出血,其中1例手术止血后近期再出血,输血量超过8000ml;1例因反复出血曾3次剖腹手术,所有病  相似文献   
2.
梅军 《安徽医学》2004,25(1):33-35
目的 了解早、中期胃癌的临床、胃镜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1年中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诊断的 75例早、中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胃镜、外科手术和病理等方面资料。结果 早、中期胃癌临床表现无特征性 ,男女之比为 2 .41∶1,以 61~ 70岁最多 ,胃窦是其好发部位 ,病理组织学以管状腺癌为多 ,胃镜误诊率是 12 .86%,淋巴转移率是 2 5 .3 3 %。结论 早、中期胃癌有明显的好发年龄和好发部位 ,以管状腺癌为多 ,胃镜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不能鉴别病变的良、恶性和准确判断病变量 ,影响淋巴转移的因素是浸润深度、广度、肿瘤大小和年龄 ,而与性别、组织学的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肝外胆道癌指除壶腹外,自肝门至胆总管下端的癌肿。临床上并不少见,术前诊断困难,预后差。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成为临床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我院1985年1月至1994年12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3例肝外胆道癌病例做一分析。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 胆囊癌15例,男3例,女12例。胆管癌8例,男4例,女4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8±116岁。临床表现 见附表,有胆结石病史者9例,胆道手术史者3例。术前检查 平均血清胆红素1926±998μmol/L。B超检查35次,发现结石19例,提示胆管癌者3例,胆囊癌4例。CT检查1例,未见异常。手术及病理检查 本组中,胆囊癌切…  相似文献   
4.
视力客观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用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potential,VEP)作为视力客观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对40只视力不等的患眼和50只正常眼,分别记录用不同大小方格(8°、4°、2°、1°、30、15和6)刺激时的VEP波形。结果患眼组和正常组P100振幅及潜时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视力与能诱发出波形的最小方格间有明显关系:最小方格为6、15、30和1°,平均视力分别为1.13,0.62,0.18和0.07。视力与P100振幅呈正相关,与潜时呈负相关。结论用诱发出VEP波形的最小方格大小可估计患者的视力范围  相似文献   
5.
正子宫内膜癌是一种高致死率的常见生殖系统肿瘤~([1-2])。目前手术治疗是基础策略,而放疗和化疗是其辅助治疗方式,但如何选择理想的术后放化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以及年龄、病变类型与范围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3-4])。本文研究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金属蛋白酶-9(MMP-9)、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人附睾蛋白4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后正中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和经通道椎旁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老年I~Ⅱ°腰椎滑脱症患者围术期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腰椎滑脱症行后路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68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行PLIF和TLIF手术的患者40例纳入开放组,男12例,女28例;行MIS-TLIF的28例患者为微创组,男6例,女2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时间、出血量、投照次数、术后引流量、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差异。结果开放组和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6±51)min比(153±38)min,(P=0.77);术中出血量(458±272)ml比(157±104)ml(P<0.001);透视次数(6.7±1.5)次比(30.6±6.9)次(P<0.01);术中并发症开放组25.0%(10例),微创组7.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引流量开放组患者(664±351)ml多于微创组患者(210±127)ml(P<0.001);尿管留置时间开放组患者(3.7±2.9)d长于微创组患者(2.2±0.8)d(P=0.002),术后住院时间开放组患者(9.2±3.6)d多于微创组患者(6.9±1.7)d(P=0.001)。术后神经并发症分别为7.5%(3例)和14.3%(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5),术后非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开放组27.5%(11例)高于微创组7.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与PLIF和TLIF术比较,MIS-TLIF治疗老年I~Ⅱ°腰椎滑脱症具有出血少、引流量少、尿管留置时间短、住院时间短、非神经并发症较低等优点,但其投照次数较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提高对本病诊治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06年5月住院患者30例的相关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30例住院病例中,男女之比为1.30∶1,平均发病年龄46.3岁,高峰年龄段为31~60岁,有94.27%的患者病程小于10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血便、腹痛等,伴肠外表现者占13.33%。大肠镜检查以粘膜破损、炎症、出血为主要表现。病变范围以侵犯直肠及直乙结肠者最多,二者合计占48.15%。病理组织检查,均有固有膜活动期非特异性炎症,部分伴有粘膜糜烂、溃疡、腺体非典型性增生及隐窝脓肿。并发穿孔1例,未发现癌变者。主要予糖皮质激素或/及SASP/5-ASA治疗。结论本组UC患者病程相对短,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粘液血便、腹痛等,病变位于左半结肠为主,肠外表现者相对较多。结肠镜及活检病理组织检查是诊断UC的主要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低,无癌变者。氨基水杨酸盐及皮质类固醇仍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运用食管金属带膜支架置入术治疗中晚期食管贲门癌病例的操作方法、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2例中晚期食管贲门癌性狭窄患者采用X线或(和)胃镜确定肿瘤的长度、部位和食管气管瘘的位置,内镜下先行狭窄部扩张,后置入支架,术后经胃镜证实支架上缘位置、是否完全覆盖病灶上缘及瘘口。结果:所有患者均置入支架成功,术后吞咽困难明显好转,食管气管瘘封堵良好。结论:食管金属带膜支架置入术是治疗中晚期食管贲门癌性狭窄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胆、胰疾病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6例经内镜治疗的胆、胰疾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以评价内镜治疗各种胆胰疾病的应用价值。结果:16例病人共行ERCP手术20例次,9例胆总管结石病人经1~3次手术,结石全部取尽。6例胆总管末端炎性狭窄经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或胆管扩张气囊扩张治疗,均痊愈。1例胰管蛔虫症经胰管括约肌切开,用球状气囊取出蛔虫。并发症有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例,取石网篮嵌顿1例。结论:内镜治疗胆、胰管疾病创伤小、病人恢复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评价隧道巩膜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的疗效差异。方法对年龄60~80岁,平均(68.4±9.1)岁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按前后阶段分成两组,A组98例(109只眼),行隧道巩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16例(258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两种不同切口及相应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方式的优缺点。结果术后视力: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存在显著性差异。术后并发症有轻度角膜内皮水肿、重度角膜内皮水肿、重度前段葡萄膜反应、人工晶状体夹持等。结论角膜透明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散光小,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