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陈旧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呼出气冷凝液(EBC)pH变化及临床意义,为有结核病史的AECOPD诊断、治疗和病情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AECOPD合并陈旧性肺结核患者10例(研究组)与正常健康者10例(对照组)。收集呼出气冷凝液并测定其pH值,将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EBC pH变化与对照组EBC pH进行比较,并探讨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EBC pH与肺功能(FEV1、FEV1/FVC、FEV1%预计值)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EBC p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EBC pH(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EBC pH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FEV1、FEV1%、FEV1/FVC均低于治疗后,但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FEV1、FEV1%、FEV1/FV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EBC pH与肺功能(FEV1、FEV1%、FEV1/FVC)无直线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 AECOPD合并陈旧性肺结核患者EBC pH显著降低,气道酸化明显,经治疗后气道酸化程度虽有所改善,但改善程度不显著,提示EBC pH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不能准确反映肺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2.
梁成双 《广东医学》2001,22(10):958-958
患者 ,男 ,33岁。因皮肤瘙痒脱皮 1周于 1997年 2月 12日入院。患者 1996年 11月 7日因症确诊Ⅲ型涂阳肺结核进展期 ,予世贷治疗方案 2H3R3Z3S3/ 4H3R3(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S链霉素 )以上药物均为双日常规剂量 ,早晨空腹顿服 ,强化期后 ,痰涂仍为阳性 ,延长 1个月强化期 ,药敏示INH耐药 ,改用乙胺丁醇 1 2 5g/双日 ,7次后 ,于 1997年 1月2 4日患者出现皮肤瘙痒 ,全身不适 ,初为米粒大小的弥漫性红色小丘疹 ,渐延胸腹及四肢屈侧为主 ,即停用EMB ,经抗过敏治疗好转 ,于 1997年 2月 6日再一次服用EMB 1 2 5g/双…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短程化疗并用利福霉素钠通过喷射雾化吸入治疗初治菌阳空洞性肺结核对患者痰菌阴转和病灶变化(空洞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方法,100例初治菌阳空洞性肺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平均年龄 45.3岁,平均病程 26天/年)和对照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4 岁,平均病程 23天/年).实验组在短程化疗基础上加用利福霉素钠通过喷射雾化吸入利福霉素钠0.25,qd,对照组在短程化疗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喷射雾化吸入.观察并比较两组在痰菌阴转、病灶变化(空洞改变)情况和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痰菌阴转天数(22.38±6.68)天明显少于对照组(29.64±8.42)天,实验组有56%的病人空洞闭合,而对照组只有30%.结论 短程化疗并用利福霉素通过喷射雾化吸入是治疗结核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可缩短痰菌阴转天数,加快病灶吸收和促进空洞愈合,且安全性良好,方法简单易于接受,便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1999-2003年结核病归口管理实施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广州市近年来结核患病归口管理情况。方法各区结防所对综合医疗单位报告的疫情报告卡进行追访后,将追访结果填入报告卡,每季度由各区结防所按市项目办制定的统一的表格统计上报,由市项目办汇总分析。结果5年间肺结核平均到位率为89.2%,报告卡的结核病为52.2%,非结核病为41.1%,综合医院截留病为5.1%,地址不详和拒绝到诊5.7%。结论广州市的疫情报病状况相对良好;疫情报病是结核病病人发现的重要途径;对截留、地址不详、拒诊等不足应关注解决。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3岁。2001年6月8日体检拍片发现肺部病变,外院诊断为“肺结核”,于2001年6月11日转入我院。追询病史近1个月来活动后有轻微的气促,余无不适,既住体健。入院时体查无特殊,入院后查三大常规正常,血清钙、磷正常;血清结核抗体IgG阳性;B超肝、胆、脾、肾及妇科均正常。痰找抗酸杆菌、癌细胞各6次均阴性,痰结核菌培养阴性。PPD皮试16mm×19mm。  相似文献   
7.
梁成双  徐琦  梁国添  方怡  温文沛 《广东医学》2014,35(15):2360-2362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生活状况及其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通用的健康测定量表SF-36及调查患者经济生活状况,采用多因素的逻辑回归模式分析,探索其影响发病的可能因素.结果 结核病患者生活质量全面低下,在活动、社会功能、健康变化3个维度上影响较大;患者的经济生存状况对发病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教育程序、经济收入、就业状态、睡眠质量等生活状态影响明显.结论 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受到疾病影响,患者生活状况可能是其发病的影响因素之一,文化教育程度对其健康卫生行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1年广州市肺结核病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依据监测资料所反映的疫情控制状况,为制定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用2001年登记的,常住户口在本市的病人卡片资料进行统计。结果 估计2001年的患病率是138.01/10万,涂阳患病率是47.10/10万,疫情在全国属于中等水平。前十年患病率年递降为5.21%,涂阳患病率年递降2.98%,低于同期全国的年递降速度。新登记的病人以25~29岁多见、求诊发现,Ⅲ型、无业、多有症状。以全程督导和住院为主,自服药仍有10.4%。涂阳病人的2月阴转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9.6%和95.78%。结论 前十年的疫情呈下降趋势,但效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可能与病人发现率和掌握率偏低,病人管理仍有松懈所致,采取有效的主动发现病人的手段,是以后疫情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市近年来结核患病归口管理情况。方法各区结防所对综合医疗单位报告的疫情报告卡进行追访后,将追访结果填入报告卡,每季度由各区结防所按市项目办制定的统一的表格统计上报,由市项目办汇总分析。结果5年间肺结核平均到位率为89.2%,报告卡的结核病为52.2%,非结核病为41.1%,综合医院截留病为5.1%,地址不详和拒绝到诊5.7%。结论广州市的疫情报病状况相对良好;疫情报病是结核病病人发现的重要途径;对截留、地址不详、拒诊等不足应关注解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州市涂阳肺结核患者(以下称“指示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检出情况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6个区的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5664名进行结核病筛查现况调查,接受结核病筛查的家庭密切接触者5206名,对<15岁的家庭密切接触者629名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BCG-PPD)皮肤试验,其中结核菌素反应硬结平均直径≥15 mm或伴有水泡或溃破等强阳性反应的儿童144名;对≥15岁人群4577名拍摄胸片,胸片提示肺部有异常阴影者进行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查,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取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指示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检出率为3.6%(187/5206),痰涂片阳性患者检出率为0.7%(36/5206),痰菌阳性患者检出率为1.3%(66/5206).629例15岁以下儿童BCG-PPD皮肤试验一般阳性和中度阳性的485名,强阳性144名,BCG-PPD皮肤试验强阳性儿童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5.6%(8/144).指示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中,男、女性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检出率分别为3.7%(86/2348)和3.5%(101/28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2,P>0.05).与指示患者是夫妻、父母或兄弟姐妹关系的密切接触者检出率分别为4.4%(74/1675)、4.3%(34/794)和5.7%(29/507),与指示患者是儿女或其他关系的检出率分别为2.4%(40/1682)和1.8%(10/548),不同关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19,P<0.01).初治指示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检出率3.9%(160/4131),比复治指示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检出率2.5%(27/1075)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6,P<0.05).结论 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筛查是主动发现肺结核患者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初治指示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触者需更加注意,与指示患者是夫妻、父母或兄弟姐妹关系者是结核病筛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