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了解肝外肿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病毒学指标,探讨HBV感染与肝外肿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该医院肝外肿瘤住院患者500例为病例组;随机选取同期非肿瘤住院患者500例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的差异性。结果胰腺癌和淋巴癌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231,95%CI:1.149~4.332,P=0.015;OR=3.009,95%CI:1.622~5.580,P=0.000),而乳腺癌、甲状腺癌、肾癌HbsAg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和淋巴癌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26,95%CI:0.395~0.990,P=0.044;OR=0.541,95%CI:0.338~0.867,P=0.010),而乳腺癌、肾癌和胰腺癌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外肿瘤组与对照组抗-HB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841,95%CI:1.245~2.721,P=0.020),其中乳腺癌、甲状腺癌、肾癌、胰腺癌、淋巴癌与对照组抗-HBc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与肝外肿瘤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并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NAFLD患者316例,其中并发T2DM患者218例,未并发T2DM患者98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T2DM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并发T2DM组男性比例显著高于非T2DM组(59.6%对42.9%,P<0.05),体质指数(BMI)为(27.2±2.9)kg/m2,显著高于非T2DM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为(9.2±2.1)%,显著高于非T2DM组,血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为(0.9±0.2)mmol/L,显著低于非T2DM组,甘油三酯(TG)水平为(1.9±0.5)mmol/L,显著高于非T2DM组,SUA水平为(335.8±72.6)μmol/L,显著高于非T2DM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158.4±40.6)ml/min/1.73m2,显著高于非T2DM组,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为(5.1±2.6)mIU/L,显著高于非T2DM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1.9±1.1),显著高于非T2DM组;将性别、BMI、HbA1c、HDL、TG、SUA、eGFR、FINS和HOMA-IR作为自变量,将NAFLD患者是否并发T2DM作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HbA1c、SUA、FINS和HOMA-IR是NAFLD并发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BMI、HDL、TG和eGFR并不是影响NAFLD并发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不同SUA水平将其从低到高分为SUA-1、SUA-2和SUA-3组,结果在218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3组人群糖尿病占比分别为21.5%、32.1%和46.3%,差异显著(P<0.05),在88例女性NAFLD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其占比分别为10.2%、28.4%和61.4%,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130例男性人群,其占比分别为29.2%、34.6%和36.2%,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AFLD患者存在一些并发T2DM的危险因素,SUA就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在早期识别和防止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对降低人群糖尿病的发生率有极大的帮助,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的疗效, 为此类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服用TDF 300 mg/d抗病毒治疗96周的CHB患者资料, 其中合并NAFLD的患者43例为研究组, 无NAFLD的CHB患者48例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12、24、48、96周的病毒学应答及生物化学应答情况。其中69例患者进行了HBV DNA高灵敏检测。对数据进行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12、24周时, 研究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42%、51%)低于对照组(69%、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在48、96周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200 IU/ml)的发生率在治疗12周时研究组低于对照组(35%与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24、48、96周时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BV DNA检测下限以20 IU/ml为标准时, 在治疗12、24、48、96周时, 研究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中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对该院行抗病毒治疗的9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外周血 T 细胞亚群的检测,对比治疗前后 T 细胞亚群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 DNA 低拷贝组(病毒载量:105~106 U·mL -1)CD4+百分率、CD8+百分率、CD4+/CD8+比值与 DNA 高拷贝组(病毒载量≥107 U·mL -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8周后的 CD4+百分率、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8周后 HBV-DNA 转阴患者的 CD4+/CD8+比值显著高于 HBV-DNA 未转阴患者,HBeAg 转阴患者的 CD4+/CD8+比值显著高于 HBeAg 未转阴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抗病毒治疗有应答的慢性乙肝患者,其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明显。随着抗病毒治疗的进行,T 细胞亚群失衡得到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的疗效与成本-效益。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4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分为A、B、C、D四组,每组36例,在TACE术后分别口服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48 w。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A组和B组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94.4%和88.9%,均显著高于C组的77.8%和D组的75.0%(P0.05),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100.0%和100.0%,均显著高于C组的91.6%和D组的91.6%(P0.05);A、B、C、D四组ALT复常率成本-效益分别为33.81%、36.29%、38.87%和75.71%,HBV DNA转阴成本-效益分别为114.82%、129.04%、155.88%和255.77,呈递增趋势。结论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优选的核苷(酸)类药物是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的疗效与成本-效益。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4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分为A、B、C、D四组,每组36例,在TACE术后分别口服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48 w。采用Cochran Armitage 趋势检验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结果 A组和B组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94.4%和88.9%,均显著高于C组的77.8%和D组的75.0%(P<0.05),HBV DNA 转阴率分别为100.0%和100.0%,均显著高于C组的91.6%和D组的91.6%(P<0.05);A、B、C、D四组ALT复常率成本-效益分别为33.81%、36.29%、38.87%和75.71%,HBV DNA转阴成本-效益分别为114.82%、129.04%、155.88%和255.77,呈递增趋势。 结论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优选的核苷(酸)类药物是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