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梁乐生 《临床荟萃》1990,5(7):303-304
伪膜性肠炎(Pscucbrar.ous Colitis,PMC),随着老年患者增多,慢性感染性疾病长期反复治疗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日益受到重视。现已证实,伪膜性肠炎几乎全部与使用抗生素有关,其临床病情严重,并有肠膜伪膜形成为特征。近年来,本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面均有很大的进展。本文复习有关文献简述如下。 一、病因 所有抗生素均可诱发PMC。以青霉素类、(主要是氨苄青霉素)最为常见,约占50%。其次为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及氨基甙类SmZco,二性霉素B,  相似文献   
2.
4例分别因高热40℃,伴剧烈头痛及呕吐5天,脑脊液血性,误诊蛛网膜下腔出血。因高热40.5℃伴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及呕吐4天,血淀粉酶512u,误诊急性胰腺炎。因发热、咳嗽、胸痛及痰中带血5天,咯血300ml 误诊支气管扩张伴咯血。因头痛、发热后出现纳差及恶心呕吐4天,黄疸2天,肝功能异常,误诊黄疸型肝炎。3例出现皮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干扰素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早期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32±9yr。剂量为1MU,im,qd,5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40例(单用三氮唑核苷及综合治疗)。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0±8yr,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发现治疗组退热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日、多尿期来临时间、尿蛋白消失时间及肾功能恢复正常日均短于对照组,P<0.01,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例1:男,23岁。因上腹部饥饿性疼痛2年,解柏油样黑便1天,于1986年3月4日入院。胃镜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斑疹伤寒龙泉市以往无病例报告,我们于1991年2月6日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邹××,男性,21岁,因畏寒、高热、头痛、谵妄、腰痛五天伴全身皮疹二天,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于1991年2月6日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发病前4用曾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等地。  相似文献   
6.
梁乐生 《临床荟萃》1991,6(3):124-125
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 nia,PCP)是呼吸系统的一种机会感染.1909年,Chagas在感染克氏锥虫的豚鼠肺中首次发现一种襄状结构病原体,于1912年命名为肺孢子虫.50年代前,本病假见于早产儿及营养不良的婴儿.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恶性肿瘤化疗的进步和普及,脏器移植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长期大剂量免疫制剂应用,发病率逐年增多.自1981年发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后,PCP发病率剧增,死亡率高,已受到全世界重视.我国徐肇明报告了一例肾移植后并发PCP,以后发病率亦逐渐增加.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肌梗塞后综合征又称Dressler综合征,临床少见,现将我院5年来住院的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男6例,女2例,年龄45~68岁.发病时间,于急性心肌梗塞后3周3例、4周3例,7周1例,8周1例.二、临床表现 8例均表现为剧烈胸痛,位于胸骨后疼痛4例、心前区3例、上腹部1例.发热8例,体温38~℃39.5℃之间.听到心包摩擦音8例,持续消失时间2天3例、5天2例、6天1例、8天2例.气促8例,呼吸困难5例.三、实验室检查 8例血沉均增快、血沉30~  相似文献   
8.
手术中感染流行性出血热一例报告沈朝,梁乐生,练诗达患者男性,45岁,外科医师。因畏寒、发热、头痛、腰痛伴少尿1周于1993年3月4日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无接触动物史。2月16日曾给一位患流行性出血热(EHF)伴急性阑尾炎及胃穿孔的病人行外科手术(RP...  相似文献   
9.
体温超过42℃者称为超高热,病死率极高。尤其是乙脑患者的超高热,应用一般药物及物理降温均难见效,抢救极为棘手。我院采用冷液甘露醇静脉注射法,抢救乙脑超高热18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梁乐生 《临床荟萃》1991,6(2):95-95
氨苯砜(dapsone diaminodiphenylsulfoneDDS)综合征是在短程、小剂量氨苯砜治疗过程中所发生少见有潜在致死危险的过敏反应.其临床表现为发热、肝细胞坏死性肝炎、黄疸、剥脱性皮炎、淋巴结病及溶血性贫血为特征.因临床上较少见,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兹复习文献作一简要综述.一、发病机理DDS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至今仍不太清楚.最初报告DDS综合征发生在营养不良患者经DDS治疗后6~8周,后经证实,低水平的营养状态并非发生本病的先决条件.由于发热、皮疹、肝脾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