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2.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引起的贫血患者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的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5-05—2018-05收治的200例急性白血病引起的贫血患者,做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输血前3项检查,记录自身抗体分型、ABO和Rh血型鉴定结果,温型、冷型及混合型抗体的筛选和鉴定,交叉配血结果。结果:200例急性白血病引起的贫血患者中,温抗体、冷抗体、混合型抗体分别为128例(64.00%)、50例(25.00%)、22例(11.00%)。血型鉴定中反定型存在48例抗体干扰,正定型89例抗体干扰。交叉配血的50例冷抗体患者中,有特异性自身抗体17例(34.00%),PEG-IAT法配血全部成功;无特异性自身抗体33例(66.00%),PEG-IAT法配血成功30例(90.90%),Coombs法符合者3例(9.10%)。混合型抗体阳性患者22例中,自身抗体+同种抗体4例(18.18%),Coombs法配血全部成功;无特异性自身抗体18例(81.82%),其中PEG-IAT法配血成功15例(83.33%),Coombs法符合者3例(16.67%)。温抗体阳性患者128例中,无特异性自身抗体29例(22.66%),其中PEG-IAT法配血成功21例(72.41%),Coombs法符合者8例(27.59%);特异性自身抗体21例(16.41%),PEG-IAT法配血全部成功;自身抗体+同种抗体78例(60.94%),其中PEG-IAT法配血成功2例(2.56%),Coombs法符合者76例(97.44%)。结论:急性白血病引起的贫血患者在输血时所做的输血前3项检查中,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能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验效率及安全性,降低输血时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长寿区中心血库实验室ABO血型、RhD血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参加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及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各批次室间质评的结果。结果各室间质评项目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质评结果总体较差,但呈逐年好转,其余各项目质评结果均较理想。结论室间质评有助于判断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对保证和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合理、安全输血,输血风险的不断降低以及输血疗效的不断提高等特征是现代输血医学的重要标志[1]。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成分输血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血液成分的制备是影响成分血液质量的关键,因此加强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工作。对血液成分  相似文献   
5.
UF-100和干化学筛检尿路感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飞  桂木梅 《重庆医学》2004,33(8):1166-1168
目的探讨UF-100尿液分析仪和干化学法筛检尿路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用UF-100仪和干化学法检测326份尿中白细胞、细菌、LEU和NIT,同时作尿定量细菌培养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用Yerushalmy模式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及UF-100和干化学的灵敏度、特异性等.结果尿培养结果阳性的标本占20.2%,其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与尿培养相比,UF-100和干化学所得的最佳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0.6%、80%、91.8%、85.7%、3.7%.结论 UF-100和干化学法不能较准确地预测细菌培养结果,所以不能作为筛检试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总结不规则抗体在不同病种间和特异性中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来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拟定抗体筛查患者1526例为样本人群,采用三昆卡式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将筛查出阳性抗体鉴定为不规则抗体。结果:研究发现,在1526例样本人群(其中男性患者531例,女性患者995例)中有16例确诊为血型不规则抗体,占总样本人群的1.05%。讨论:研究发现,不规则抗体形成原因为患者具有妊娠史和输血史,导致自身抗体产生变化,主要产生人群为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老年患者中。在对患者行输血治疗前,需要检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尤其针对具有妊娠史和输血史的患者,以降低其溶血性输血反应产生率和患者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