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以及SFTSV基因序列.方法 收集2011年5月至7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舟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5例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均经PCR检测SFTSV核酸确诊.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CD3+ CD4+、CD3+ CD8+T淋巴细胞,分离的病毒株测序并与GenBank比对.结果 SFTS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全身肌肉酸痛、浅表淋巴结肿大、腹痛、腹泻,可伴消化道出血,在急性期WBC、PLT、CD3+CD4+T淋巴细胞呈进行性下降,最低分别为(0.97~2.00)×109/L,(12~42)×109/L和7.52%~20.39%.2例患者血清中分离出病毒,其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SFTSV进行比对,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基因与BX-2010、L-WWG、LN3、JS4、SD4、HN6和AH12的同源性为96%,糖蛋白基因的同源性为94%,而N蛋白基因与JS4、SD4和LN4的同源性为95%;分离的2株病毒的上述三种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结论 SFTSV在浙江省有散发流行,以本土疫源性可能大,起病急,病情重,伴多脏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变特点及其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7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的5例重症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5例重型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全身肌肉酸痛、浅表淋巴结肿大、腹痛、腹泻伴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及白细胞进行性下降.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分别降至1.0×109/l和30×109/l以下,血小板在发病的第9~19天降至最低,随后1周左右恢复至正常.病程第7~10天,患者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急剧下降.结论 该病多发生于丘陵地区的中老年人.患者起病急,病情重,重症者易发生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除蜱叮咬外,可能还有其他传播方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epidemiology,clinical characteristics,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treatment of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 associated with the novel bunyavirus infection.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five cases of sfts from zhoushan hospital during may,2011 and july,201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related literatures were also reviewed.results persistent high fever,sore muscles,enlarged superficial lymph nodes,abdominal pain,diarrhea with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progressive decrease of phtelets and white blood cells were observed.the platelets deceased to 30 × 109/l during d9 and d19 after the onset,and recovered in about one week later.the white cells deceased to 1.0 x 109/l.cd4+ t and cd8+ t lymphocytes decreased remarkably during d7 and d10 after the onset.conclusions sfts usually occurs in middle and old aged people from hilly region.it is severe and has abrupt onset.damages on heart,liver and kidney may occur.in addition to tick bite,there may be other transmission ways.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肺部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浙江省舟山医院和岱山医院收治经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并出现肺部影像学表现的19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所有患者在病程初期、极期及恢复期行肺部CT检查,动态观察患者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淋巴细胞(主要是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及LSD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其值与肺部影像学之间的关系.结果 19例肺部影像学异常表现者中,磨玻璃影13例,结节影5例,网格状表现3例,胸膜增厚粘连5例,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其中16例为双侧肺部受累,3例为单侧受累;11例合并胸腔积液.15例出现明显肺部病变的患者WBC、PLT和CD4+T淋巴细胞在病程不同期间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20.21,28.37和32.92,P值均<0.01),在病程极期数值最低,分别为(1.6±0.6)×109/L,(26.0±9.1)×109/L和(100.0 ±66.2)×106/L,经过适当治疗后,均恢复正常,且肺部CT均显示为病灶完全吸收,无后遗症.结论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肺部CT表现与临床指标变化有一定关联,尽早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舟山海岛地区2011~2012年报告的24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特征。方法通过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媒介生物的监测分析,描述舟山海岛地区新型布尼亚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特征。结果岱山县2011—2012年确诊报告24例病例,其中死亡2例。病例以发热伴恶心或乏力为首发症状,37.50%病例有腹泻症状,50.00%病例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血WBC、PLT呈进行性下降,重症病例居多。4例病例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从病例血清中分离到2株病毒株。通过布旗法捕获蜱类,从蜱中检测出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采用鼠笼法捕鼠RT-PCR检测未发现核酸阳性。舟山地区的海岛县岱山县为浙江省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自然疫源地之一,外来者进入野外活动有感染的风险。重症及死亡病例的病毒载量相对较高,病例病程晚期的血液或体液有可能有感染他人风险,轻症病例在流行病学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结论蜱为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但在蜱外是否存在其他传播媒介,储存宿主、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