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病例特点,为该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7例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MI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室间隔破裂穿孔常发生于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穿孔部位多位于室间隔近心尖部。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年龄(60~69岁)、女性、缺乏侧支循环和广泛前壁透壁性心肌梗死和右室梗死(常可导致低血压)、无心绞痛病史。患者多存在房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新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预后严重不良。室间隔破裂的预后很差。内科保守治疗的院内死亡率高。结论注重体征及尽早行超声心动检查是早期诊断该并发症的关键,进行积极的内科治疗并力争外科手术的机会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 卒中、痴呆、帕金森病的人群数量庞大, 这些患者常出现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免疫功能降低, 多长期卧床、合并营养不良、肌少症等, 易发生肺炎;而该类患者肺炎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 且往往不能准确表达主诉, 易被忽视。神经系统的基础疾病增加肺炎相关死亡风险, 预后不佳。本文旨在论述这三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合并肺炎的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起搏器囊袋感染是心脏植入装置术后感染类型之一,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血行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尤其对于高龄患者,一旦怀疑起搏器植入感染,亟需引起重视。精准快速的病原学结果对于辅助诊断及调整抗感染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1例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及病原微生物芯片辅助病原学诊断起搏器导丝处皮肤破溃感染病例进行报道,为临床特殊病原体感染的诊疗提供参考。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90岁。因“间断心悸20余年,皮肤破溃,起搏器导线外露2d”就诊。患者25年前间断感心悸伴头晕,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0年前行人工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曾因起搏器电量耗竭两次行起搏器更换术(2005年及2017年)。1个月前患者因皮肤瘙痒抓挠导致起搏器处皮肤破溃,未予重视。2d前发现起搏器导丝外露,遂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自发病以来患者体温正常,偶伴心悸、咳嗽、咳痰。既往病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肾动脉狭窄及口腔癌等。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62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25/75 mm Hg(1mm Hg=0.133k Pa),右侧胸壁可见一大小为2cm×1cm的皮肤破溃,无红...  相似文献   
4.
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UP)是一类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转移性,但经多种临床诊疗手段无法明确原发灶的肿瘤。明确肿瘤原发部位是CUP诊断的第一步,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ET/CT都是临床常用的诊疗手段。基因表达谱分析技术是近年新兴的一种诊断原发灶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望实现CUP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侵袭性念珠菌病(IC)的临床及真菌学特点、治疗现状与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10年间依据真菌培养确诊为IC的老年住院患者(≥65岁)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菌株进行鉴定及耐药性实验,分析老年IC患者的临床、真菌学、治疗与预后特点,并与非老年人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99例老...  相似文献   
6.
老年冠心病患者检查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检查策略。方法回顾2006—01—01~2008—06—31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资料。比较同次住院冠状动脉CT造影(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并了解CTA和CAG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情况。结果76例患者符合标准,男性56例,平均年龄(73.34±6.13)岁。两项检查问隔时间(10.79±7.57)d,累计造影剂用量(263.61±78.39)ml。共比较1140个冠状动脉节段,711个节段判断一致,占62.37%;161个节段差异〉30%,占11.40%;53个节段因血管细小、严重钙化及伪影干扰CTA不能判断,占6.49%。以CAG结果为标准,CTA诊断狭窄≥50%的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76%和84.97%。CTA检查后1例发生CIN,占1.32%,CAG检查后有5例发生CIN,占6.58%。结论对疑似CHI)发作的高危老年患者应直接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毛霉病的支气管镜表现及介入治疗。方法收集2006年5月至2022年5月行支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肺毛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共收集行支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肺毛霉病患者临床资料共10例, 其中男性8例, 女性2例, 患者年龄21~72(44.3±15.6)岁。基础病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例、白血病3例、肺癌术后1例。胸部CT显示肺部病变累及单个肺叶6例, 累及多个肺叶4例。支气管镜表现为白色黏稠状坏死物沿气道生长并阻塞气道9例, 伴气道内出血3例, 血性分泌物阻塞气道1例, 支气管肺空洞瘘2例。白色坏死物活检组织病理学显示为大量毛霉菌丝杂乱缠绕在一起, 我们将其命名为毛霉菌丝体(mucormycelium)。10例患者中, 全身药物治疗9例, 包括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静脉滴注5例, 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滴注4例, 泊沙康唑口服6例, 泊沙康唑静脉滴注1例。局部药物治疗包括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雾化吸入治疗8例, 支气管镜下局部灌注治疗5例。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包括应用冷冻探头冻取病灶8例, 活检钳钳除病灶7例, 圈套器圈套治疗2例, 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病例特点,以探讨早期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1998年~2008年收入院1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63.7±12.6)(41~79)岁,均经病理资料确诊;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10例(90.91%)有呼吸困难和胸痛的症状。11例(100%)患者均有胸腔积液。5例(45.45%)CT表现为胸膜肥厚,3例(27.27%)表现为胸膜结节影。对其中7例患者的胸腔积液的分析表明,7例胸水CEA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其中2例行CYFRA21—1检查,CYFRA21—1均升高;7例患者血清学肿瘤标记物CEA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其中6例(85.71%)行血清学CYFRA21—1检查提示均升高。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和胸痛。CT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高于胸部X线:胸腔积液肿瘤标记物CYFRA21—1水平高而CEA水平正常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VID)的临床特点,增加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漏诊和延迟诊断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0年1月-2013年11月确诊的5例CVID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确诊CVID患者5例,起病中位年龄为5岁,确诊中位年龄为15岁,发病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6.5年;首次就诊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常见感染包括肺炎5例、鼻窦炎及胃肠道感染各2例,急性中耳炎、角膜炎、病毒性脑炎各1例,2例患者存在支气管扩张;血清IgG、IgA和IgM的中位水平分别是2.2g/L、<0.1g/L和0.1g/L;CD3-/CD19+B细胞水平下降,为1.0%3.1%,CD3+T细胞范围86.0%3.1%,CD3+T细胞范围86.0%91.4%;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和抗炎治疗,临床症状好转。结论 CVID以反复感染为突出表现,感染部位多见于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对于确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干细胞研究是现代医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肺部疾病所导致的不同程度呼吸系统病理改变和功能受损,都伴随着肺组织的修复和重塑过程.对于肺部疾病的干细胞研究和应用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明确和探索.肺干细胞包括了肺组织自身的干细胞修复和肺外组织来源的干细胞修复.肺组织内的干细胞包括肺内上皮性干细胞、肺问充质干细胞、肺侧群细胞;其中肺内上皮性干细胞又包括了基底细胞、Clara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芽孢"样细胞.肺外组织来源的干细胞修复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干细胞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