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亚群分布情况以及HLA—DR表达水平,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及HLA-DR的表达特点,以及与疾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21例免疫耐受(IT)患者、29例免疫活化(IA)患者,及31例正常人外周血CD14、CD16、HLA—DR的表达。同时调查肝功能、乙肝五项和血清HBVDNA等相应临床资料。结果:免疫活化组(IA)的CD14^+CD16^+亚群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免疫耐受组(IT)(P〈0.01);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HLA.DR表达明显高于CD14^+CD16^+亚群(P〈0.01);乙型肝炎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比率与ALT呈正相关(r=0.876,P〈0.01),与HBVDNA载量成负相关(r=-0.267,P〈0.01)。结论:CD14^+CD16^+单核细胞可能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参与调节针对HBV的免疫反应,CD14^+CD16^+单核细胞与HBV复制和肝脏炎症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检测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及HLA-DR水平对于了解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以及SFTSV基因序列.方法 收集2011年5月至7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舟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5例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均经PCR检测SFTSV核酸确诊.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CD3+ CD4+、CD3+ CD8+T淋巴细胞,分离的病毒株测序并与GenBank比对.结果 SFTS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全身肌肉酸痛、浅表淋巴结肿大、腹痛、腹泻,可伴消化道出血,在急性期WBC、PLT、CD3+CD4+T淋巴细胞呈进行性下降,最低分别为(0.97~2.00)×109/L,(12~42)×109/L和7.52%~20.39%.2例患者血清中分离出病毒,其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SFTSV进行比对,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基因与BX-2010、L-WWG、LN3、JS4、SD4、HN6和AH12的同源性为96%,糖蛋白基因的同源性为94%,而N蛋白基因与JS4、SD4和LN4的同源性为95%;分离的2株病毒的上述三种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结论 SFTSV在浙江省有散发流行,以本土疫源性可能大,起病急,病情重,伴多脏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复方益肝灵片治疗慢性迁延型肝炎106例疗效观察林志益,李世波(舟山市人民医院邮编316004)我们从1992年4月至1993年3月应用复方益肝灵片白恩医科大学汪精制药厂生产,治疗慢性迁延型肝炎10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与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间的量化关系.方法 用循环酶法检测172例各类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ba水平,并进行肝组织病理活检,以确定炎症分级.采用spss12.0软件包分析tba与肝组织炎症分级之间的量化对应关系.结果 血清tb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呈正相关(r=0.275,p<0.01);当tba达到20 μmol/l时,肝组织炎症分级达到g2水平.结论 血清tba水平在评估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serum total bile acid (tba) levels with the inflammation grades of liver tissue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s.methods cyclophorase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erum tba levels in 172 patients with various chronic liver diseases,and the inflammation grades of liver tissue were determined by liver biops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tba levels and the inflammation grades of liver tissue was evaluated using spss 12.0 software.results serum tba leve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flammation grade of liver tissue ( r =0.275,p < 0.01 ).the inflammation grade reached g2 when serum tba was 20 μmol/l.conclusion serum tba level may be useful for evaluating the inflammation grade of liver tissue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s.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差异蛋白质表达的临床意义,为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经肝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0例,建模组83例,验证组27例.肝纤维化按Ishak分期F≥3期为明显肝纤维化,建模组明显肝纤维化(F≥3)55例,无-轻度肝纤维化(F0~F2)28例,验证组明显肝纤维化15例,无-轻度肝纤维化12例.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高分辨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检测标本的血清蛋白质,得到每个样品的质谱图,应用FlexAnalsis3.0分析软件得到差异蛋白质图谱,并与临床病理诊断进行比较,建立遗传算法的诊断模型,并对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验证.结果 明显肝纤维化组(F≥3)与无-轻度肝纤维化组(F0~F2)患者蛋白质图谱比较,得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差异蛋白质15个,其中最显著的蛋白质为2081.73 m/z和1944.41 m/z,以这两个差异最显著的蛋白峰建立坐标系的样品分布,建立6个特征蛋白峰组成的遗传算法模型,采用该模型对12例无-轻度肝纤维化组患者、15例明显肝纤维化组患者进行验证,结果识别率为100%,预测能力为94.14%,准确率为100%.结论 检测血清差异蛋白质表达可早期判断患者肝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国舟山群岛慢性HBV感染者的基因型与临床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180例两代以上生活在舟山群岛的当地居民,血清HBV标志物和HBV DNA均阳性的各类慢性肝病患者,男147例,女33例,年龄(39.0±11.3)岁,HBV携带者(ASC)17例,CHB轻度57例,中度48例,重度9例,重型肝炎(SHB)6例,肝炎后肝硬化(LC)39例,HCC 4例。采用PCR结合Taqman MGB探针技术,对血清中HBV基因型进行分型检测,同时检测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肝功能。对其中的129例患者做肝组织活检。结果舟山群岛慢性HBV感染者HBV基因型C型135例,占75.0%,B型40例,占22.2%;B、C混合型5例,占2.8%,未见有A、D型。随着病情加重,C型所占比例逐渐增高,在ASC、CHB、LC和SHB中C型分别占41.2%(7/17例)、75.4%(86/114例)、87.2%(34/39例)、100%(6/6例);在HCC中,B、C基因型各占2例。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中,99例C基因型患者,中、重度炎症(G3~4)有84例,占84.8%,30例B基因型患者G3~4有7例,占23.3%,z=6.47,P<0.01。C基因型在中、重度纤维化(S3~4)的分布与B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中、重度肝脏病理损伤中C型病理改变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较好;而在轻度肝脏病理损伤中,B型病理改变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较好,C型符合率较差。结论中国舟山群岛HBV基因型为C、B及BC混合型,以C基因型占优势,C基因型的病理损伤程度较B型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变特点及其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7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的5例重症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5例重型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全身肌肉酸痛、浅表淋巴结肿大、腹痛、腹泻伴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及白细胞进行性下降.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分别降至1.0×109/l和30×109/l以下,血小板在发病的第9~19天降至最低,随后1周左右恢复至正常.病程第7~10天,患者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急剧下降.结论 该病多发生于丘陵地区的中老年人.患者起病急,病情重,重症者易发生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除蜱叮咬外,可能还有其他传播方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epidemiology,clinical characteristics,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treatment of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 associated with the novel bunyavirus infection.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five cases of sfts from zhoushan hospital during may,2011 and july,201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related literatures were also reviewed.results persistent high fever,sore muscles,enlarged superficial lymph nodes,abdominal pain,diarrhea with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progressive decrease of phtelets and white blood cells were observed.the platelets deceased to 30 × 109/l during d9 and d19 after the onset,and recovered in about one week later.the white cells deceased to 1.0 x 109/l.cd4+ t and cd8+ t lymphocytes decreased remarkably during d7 and d10 after the onset.conclusions sfts usually occurs in middle and old aged people from hilly region.it is severe and has abrupt onset.damages on heart,liver and kidney may occur.in addition to tick bite,there may be other transmission way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退黄汤(THT)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对α-异硫氰酸萘酯(ANIT)诱导大鼠肝损过程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Sprague-Dawley(SD)大鼠84只,设立空白组6只,对剩余78只在0 h时间点均以ANIT 100 mg/kg予以灌胃造成急性肝损伤,在肝损后24 h取6只处死留取标本(肝损24 h组),然后分为生理盐水组(18只,9 mL/kg体重的生理盐水灌胃)、UDCA组(18只,20 mg/kg体重的UDCA溶液灌胃)、THT组(18只,20 mL/kg体重的THT灌胃)、UDCA/THT组(18只,20 mg/kg体重的UDCA和20 mL/kg体重的THT联合灌胃),各组分别在肝损造模后48 h、72 h、96 h处死6只大鼠。所有大鼠处死留取血清和肝组织,生化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总胆汁酸(TB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mRNA,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结果:UDCA和THT在降低血清ALT、AST、TBI、TBA、IL-6、TNF-α和提升血清IL-10及肝组织Mrp2 mRNA均存在明显的主效应(P<0.01),两药在调控血清TBI、IL-6、TNF-α、IL-10及肝脏Mrp2 mRNA均存在明显交互协同作用(P<0.01或P<0.05)。HE染色显示联合用药组96 h肝组织炎性程度轻于单药组及生理盐水组。结论:UDCA和THT联合降低了ANIT诱导的肝损作用可能和两药联合作用调控血清细胞因子及肝脏Mr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8岁,农民.因头晕、发热伴头痛10天,于1989年8月26日入院.平素体健,当地有伤寒流行.体检:T40.5℃,P84次/分,R19次/分,BP14.7/6.1kPa.神志清楚,精神软弱,反应迟钝,无皮疹,颈部明显抵抗,心肺听诊无殊,肝牌未触及,克氏征阳性,巴氏征阴性.实验室检查:Hb71g/L,WBCT×10~9/L,N84%,L16%.SGPT66u,SGO T69u,CSF:蛋白 ~ ,WBC2.58×10~9L,N85%,L15%,糖半定量为0.56~1.1mmol/L,蛋白定量0.7g/L,氯化物167mmol/L,细菌未见.门诊拟诊发热待查,已用青霉素、洁霉素、庆大  相似文献   
10.
自1985年Rosenberg等首次报告应用自体LAK细胞治疗晚期癌症取得令人鼓舞的疗效后,我国学者借其方法应用于慢性乙肝治疗,自1989年至目前临床效果报道不一。我市为乙肝高发区,慢性乙肝病人较为多见,由于目前各种治疗效果较差,给病人及其家庭与单位造成很大的精神与经济压力。我们利用本单位原有的病毒实验室设备与技术,于1993年从北京希波公司引进该技术对本地17例慢性乙肝病人和4例HBsAg和HBeAg阳性无症状携带者进行LAK细胞治疗的效果研究。 病例与方法 一、病例:根据1991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的诊断标准确诊为乙型慢性肝炎17例,其中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10例,HBsAg、HBeAb、HBcAb阳性5例,HBVDNA阳性(乙肝三系5项均阴性)2例。17例慢性乙肝病人ALT均异常,范围50~411IU/L。4人病程大于5年,其余均在1~5年内。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50岁,平均年龄28.1岁。治疗前查乙肝三系、HC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