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94篇
肿瘤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答:胃癌手术后可导致脾胃受伤,运纳失司,气机不利,出现腹胀,纳呆便秘,或有恶心,口粘口苦,倦怠乏力,舌苔白腻等脾虚气滞、湿浊内阻证。宜健脾理气,化浊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平胃散加减,药用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砂仁3g,广木香10g,制半夏10g,广皮6g,苍术10g,厚朴15g,枳实10g,炒莱菔子15g等。于术后2~3天,每日分2~3次从鼻饲管注入,  相似文献   
3.
胆囊炎证治     
胆囊炎早期:可见右胁下时常作痛,伴见舌苔糙垢根厚、质红且干,脉多弦滑而数,大便干结,小溲赤少。此为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治宜清泻胆热,疏调气机,以缓疼痛。处方:柴胡6克,黄芩10  相似文献   
4.
如何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与提高生存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答:原发性肝癌临床发现多为中晚期患者,预后差。所谓晚期肝癌,是指临床已明确原发性肝癌,同时有明显黄疸或腹水或恶病质或肝外转移病灶之一者。对其治疗已无手术、放疗适应症,化疗亦不敏感。然而,临床体会,确切的中医治疗为目前最有效的方法,确能起到延长生存期与提高生存质量的良好效果。晚期肝癌有一派正气虚损与瘀血积聚的临床表现,所以扶正培本、活血软坚为本病治疗大法。由于晚期肝癌患者有一定个体差异,其正气虚损有以下不同证型,宜辨证施治。气虚证(以脾胃气虚证  相似文献   
5.
答:反酸是指胃液反流至口腔的现象。正常情况下,食管与胃连接处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比胃内压高,构成压力屏障,具有抗反流作用,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当食管、胃、十二指肠发生炎症、糜烂、溃疡等病变,导致食管、胃、十二指肠功能障碍,胃酸分泌增多,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胃逆蠕动增强,胃酸得以反流至口腔。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十二指肠球抗炎等病易发反酸,常伴有烧心、嗳气、胃脘胀痛或闷胀等症状。反酸属中医“吐酸”证,一般由内伤引起,多由恼怒忧郁,伤  相似文献   
6.
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支)颇为常见,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以40岁以上更为多见。按慢支病程的不同阶段和病情轻重,可表现为痰浊内盛的实证,或表现为肺脾肾虚损的本虚证,也可表现为既有本虚又有痰盛的虚中夹实证。如何防治慢支,要掌握以下两个环节,同时适当配合食疗,可提高治疗效果。一、要按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的不同病情予以治疗。按中医“急则治其标”的原则积极予以祛痰、止咳、定喘,争取短期控制,但在具体治疗时,要按咳痰的性状、色泽、舌苔等不同,予以不同治疗。常见有以下三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7.
答:大肠癌便血较为常见,为较早出现或主要临床表现,其病理类型以菜花状隆起型、溃疡型为多见。其便血性状及程度与出血部位及病期不同而不同。发生于右半结肠癌者因出血常与粪便混合,肉眼不易察觉,而大便隐血试验常阳性,持续性或间歇性伴右腹痛、贫  相似文献   
8.
温胆汤原载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腑脉论,用以治疗“大病虚烦不得眠”的“胆寒病”。该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桔皮、生姜、甘草组成。后世医家,加入茯苓,沿用至今。方用半夏祛痰化湿,茯苓渗湿健脾,桔皮理气化痰,甘草健脾和中,此四味即为常用的二陈汤;枳实破滞,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病辨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答;慢性肝病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手术后等,常有食欲减退、乏力,肝区痛,腹胀等症状,其中以食欲减退为主诉者为数不少,若针对食欲减退有效治疗,达到增进食欲,往往其他伴随症状及肝功能相应逐渐改善。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司饮食消化、吸收、转运等功能。《医宗必读》云:“不能食皆脾虚。”《东垣十书·脾胃胜衰论》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