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薰衣草防护皮肤光损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 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数据库和查阅文献获取薰衣草的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皮肤光损伤相关靶点;筛选获得两者的共同靶标后,采用STRING分析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中“CytoNCA”插件对该PPI网络做拓扑分析和核心靶点筛选,使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取薰衣草中的活性成分和信号通路上的蛋白通过AutoDock vina 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最后通过UVB辐照小鼠背部裸露皮肤建立光损伤模型,肉眼观察小鼠的皮肤状态,采用苏木素-伊红(HE)和苦味酸-酸性品红法(VG)染色观察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皮肤组织中蛋白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关键的信号通路。结果 该研究共筛选出薰衣草活性成分6个,潜在靶点526个,预测疾病相关靶点2 688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258个,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16个,KEGG通路分析筛选了113条相关信号通路,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可能在薰衣草防护皮肤光损伤中起关键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和信号通路上的蛋白对接良好。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薰衣草总黄酮能够明显改善小鼠皮肤外观状态和组织病理学,并显著降低磷酸化(p)-PI3K、p-Akt、B细胞淋巴瘤(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P<0.05、P<0.01),明显升高Bcl-2相关X蛋白(Bax)的相对表达量(P<0.05)。结论 该结果表明,薰衣草抗皮肤光损伤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为后续深入研究薰衣草抗皮肤光损伤的复杂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与运动平板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心电图室诊断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34例临床资料,分别通过24h动态心电图与运动平板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结果:运动平板试验诊断结果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均明显高于24h动态心电图,P〈O.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诊断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准确率均优于24h动态心电图,二者结合诊断冠心病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老年去卵巢大鼠模型上探讨维生素K2对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 36只10个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去卵巢+维生素K2组。去卵巢手术后3周,去卵巢+维生素K2组给予维生素K2灌胃30 mg/kg,每周5次,持续12周。各组大鼠在术前及药物干预后每3周留取血清及尿液,18周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子宫、血管组织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尿液基质Gla蛋白(MGP)含量及雌激素水平变化,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胸主动脉MGP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血管未羧化MGP(ucMGP)的表达,Von Kossa染色观察动脉钙化,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血管总钙含量。结果去卵巢后大鼠子宫和血管组织切片呈现明显不同,血中雌激素水平下降,表明去卵巢大鼠模型构建成功。去卵巢前各组大鼠血清及尿液中MGP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去卵巢后,假手术组MGP含量无明显变化,去卵巢组MGP含量下降,去卵巢+维生素K2组MGP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去卵巢+维生素K2组血管中MGP mRNA表达量较假手术组高(P<0.01),较去卵巢组低(P<0.01)。血管ucMGP表达出现在血管钙化周围区域,去卵巢+维生素K2组未见明显ucMGP的表达。去卵巢+维生素K2组血管总钙含量明显低于去卵巢组(P<0.01),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MGP在绝经后血管钙化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维生素K2可能通过调节MGP羧化及基因表达抑制血管钙化。  相似文献   
4.
王红玉  曾满琴  曾洁  杨雅 《护理学报》2020,27(22):67-68
目的 总结1例心源性水肿合并痛风至下肢溃疡伤口的护理要点。方法 使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对伤口进行局部治疗,换药期间以控制心源性水肿导致下肢水肿,并结合中医腕踝针进行镇痛,伤口局部治疗重点主要体现在感染控制、渗液管理与伤口清创等方面。结果 连续治疗120 d后伤口愈合。结论 合理使用银离子敷料、正确的渗液管理、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能促进心源性水肿合并痛风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重组人白介素-1β(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β,rhIL-1β)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表达骨保护因子(osteoprotegerin,OPG)的影响,研究rhIL-1β水平对牙周膜细胞骨向分化的作用。方法:正畸需要而拨除的健康前磨牙牙周膜,体外传代培养HPDLCs;ELISA法和RT-PCR法测定不同浓度rhIL-1β(0、5、10、15μg/L)下HPDLCs的OPG分泌量及mRNA表达。结果:ELISA和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5、10、15μg/L rhIL-1β作用于HPDLCs均会下调其OPG蛋白分泌和mRNA表达。同一时间点与0μg/L对照组比较,5、10、15μg/L组OPG蛋白分泌和mRNA表达依此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IL-1β水平升高会增强对HPDLCs的OPG表达抑制,对牙槽骨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热疗可以直接杀伤癌细胞或诱导癌细胞凋亡,同时又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本文研究热疗联合介入化疗灌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取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局部区域热疗联合介入化疗灌注治疗,B组仅行介入化疗灌注治疗.两组病例均在介入化疗灌注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结果:A组病例中卡氏评分提高占80%(16/20);B组病例中卡氏评分提高占50%(10/20)(P<0.05).A组与B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分别为:CR 5%,0%;PR 70%,40%;SD 25%,50%;PD 0%,10%(P<0.05).A、B两组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0%;80%,65%;65%,40%;50%,25%,且毒副反应不增加.A组病例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均高于治疗前,而B组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均低于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热疗联合介入化疗灌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优于单纯介入化疗灌注治疗,且不增加毒副作用,是中晚期肺癌可选择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研究致使本院的呼吸内科病房病人肺部易患真菌感染发病的因素、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采取随机抽取78例内科经微生物检查和证实的患有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呼吸内科病房之中,呼吸内科病房病人肺部易患真菌感染发病率为4.60%。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具有无特异性,确诊需要组织病理学、结合痰培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特征来进行确定,病原菌主要以白色的假丝酵母菌为(60.53%),氟康唑治疗的有效率达91.63%。以46例(60.5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为常见,其次是72例(94.74%)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和48例(63.16%)合并低蛋白血症,28例(36.84%)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结论:呼吸系统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是病房肺部真菌,除使用有效的抗真菌进行治疗外,积极乐观的综合治疗也有利于提升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现状,探讨医院药剂科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并以我院为例,阐明我院药剂科临床药学的开展情况,以利各医院药剂科相互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如何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室上性心动过速 32例 ,对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17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4例进行消融 ,能量选择 2 0~ 4 0 W,消融前后分别进行电生理检查评价消融是否成功。结果 总成功率 96 .9% (31/ 32 ) ,无 1例发生气胸、血气胸、心包填塞、 °房室传导阻滞、室颤、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根治性手术 ,疗效确切。术前充分准备 ,术中精细标测 ,细心轻巧操作 ,严格控制射频能量及时间 ,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某三甲综合医院严重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三甲综合医院2011-2020年上报的严重ADR 142例患者临床资料,从患者性别、年龄、转归、涉及药品种类、联合用药情况、用药途径、临床表现及ADR累及系统/器官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42例患者中,50~<60岁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