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我院ICU住院行机械通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住院时间、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机械通气能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现实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血清25 (OH) D水平状况和区间分布,探索其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确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103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时期在儿保科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儿童161例为对照,2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所有儿童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测定血清25 (OH) D水平。结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25 (OH) 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62.29±17.8) 1nmol/L vs (69.04±16.64)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9, P <0.01);其中ADHD-C和ADHD-I亚型25 (OH) 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ADHD-H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亚型彼此间25(OH) D水平在ADHD-I和ADHD-H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DHD组患儿25 (OH) D水平正常、不足、及缺乏的比例分布情况与... 更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监控及护理管理的有效措施,总结护理管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出生后转入病房的新生儿146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新生儿病房感染中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感染监控和护理管理,并与2011年~2012年间新生儿病房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012年~2013年阶段,146例新生儿中,有1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为6.85%,与2011年~2012年间医院感染发生率14.67(22/150)对比明显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8923,P〈0.05);2012年~2013年间发生医院感染新生儿平均胎龄和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32.7±2.6周和1743.3±602.3g,未发生感染新生儿平均胎龄和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38.6±1.9周和3190.8±520.9g,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7209,2.59481,P〈0.05)。结论:新生儿病房作为新生儿主要集中场所之一,也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病区,临床上应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技能,加强基础护理,针对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强化护理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这对提升护理人员责任心、保证护理服务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助于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CNS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54例CNSI住院患儿,将其分为病毒性脑膜炎组(病脑组30例)和化脓性脑膜炎组(化脑组24例)。另选取同期入院的经脑脊液等相关检查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患儿脑脊液中TNF-α、IL-6及NSE 3种生物标记物的水平。结果 3组患儿脑脊液中TNF-α、IL-6及NSE水平均为:化脑组病脑组对照组。化脑组患儿脑脊液中的TNF-α、IL-6及NSE水平高于病脑组及对照组,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据有较多的重叠,而病脑组与对照组TNF-α、IL-6及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TNF-α、IL-6及NSE水平检测对CNSI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但需进一步采用精确的检测方法进行大样本临床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5.
潘兴艳  朱婵  杨艳飞  顾琼   《中国医学工程》2011,(6):147-147,149
目的通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前术后的护理,挽救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将死亡率降低到最低限度。方法对收治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患者经医务人员的积极抢救,精心护理好转出院,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  相似文献   
6.
蒲城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为制定我国21世纪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策略和陕西省长远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在非、轻、中、重病区按总人口的10%各抽取1个调查点,分别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成人重度氟骨症患病情况;检测水氟含量、儿童尿氟含量以及改水情况。结果未改水与改水病区水氟含量差异有显著意义,改水后各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显著下降,改水越早下降幅度越大。而未改水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居高不下,并有上升趋势。结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对降低氟斑牙患病率和减轻氟骨症患者病情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6岁“喂养问题”儿童不同饮食行为问题与养育人情况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儿保科因“喂养问题”就诊儿童700名作为调查对象,向家长发放调查,回收625份有效问卷,调查昆明市1~6岁儿童出现胃口差、食物偏好、不良习惯、过度关心、害怕进食、潜在疾病等问题与养育人情况的相关性。  结果  625名儿童中,78.1%的儿童存在2项及以上的饮食问题,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最高为胃口差(占52.0%)和食物偏好(占46.7%)。影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因素主要为父母文化程度(P < 0.01)、父亲职业(P < 0.01)、家庭平均月收入(P < 0.01)、主要养育人(P < 0.01)、家庭成员饮食行为问题(P < 0.01)、共同进餐人数(P < 0.01)及是否学过育儿知识(P < 0.01)。  结论  建议昆明市儿童的家中应增加食物多样性,增加父亲在儿童饮食行为的参与,主要领养人增加育儿知识的积累,在教育儿童饮食习惯时,家庭成员应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儿童。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昆明主城区夏季小学生维生素D与体格生长的相关性,为预防儿童身材矮小及发生肥胖提供临床数据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6-8月在昆明市4个区591名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测量、血清25-(OH)D测定及超声骨密度检测。比较不同年级组的血清25-(OH)D、体重指数(BMI)及骨强度Z值,不同年级段男、女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25-(OH)D水平与BMI、骨强度Z值及身高的相关性。结果 相同年级儿童男女在身高、体重和BMI值上有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儿童血清25-(OH)D水平呈降低趋势(F=37.646,P<0.001),BMI呈上升趋势(F=1 343.002,P=0.001),骨强度Z值呈下降趋势(F=34.489,P<0.001);随着年级的增长,不同性别研究对象的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者占比呈略升高趋势(P>0.05);总体上,男童维生素D充足的比例为48.38%,女童为48.06%,25-(OH)D水平与BMI呈负相关性(r=-0.673,P<0.01),与骨强度Z值呈正相关性(r=0.514,P<0.01),与身高呈正相关性(r=0.561,P<0.01)。结论 本研究中的小学生仍有一半以上存在25-(OH)D水平不足或缺乏,儿童需增加户外锻炼,口服维生素D制剂,以减少儿童矮小症、肥胖等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前死亡儿童家庭状况、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方法对昆明市儿童医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院前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患儿年龄、死亡地点、父母职业、户籍进行分析,并比较2007至2010年和2011至2014年前后2个阶段各系统疾病患儿院前死亡变化趋势。结果院前死亡共323例,男女比例为1.86∶1,新生儿院前死亡150例(46.44%),1岁以下婴儿死亡129例(39.93%),235例(72.75%)为赴医院路途中死亡;父母无固定职业、农民和农民工、事业单位者分别为160例(49.54%)、77例(23.82%)、49例(15.13%);农村户籍患儿248例(76.78%),明显高于城市75例(23.22%);院前死亡的前四位原因主要为早产儿101例(31.27%)、重症肺炎34例(10.53%)、多器官功能衰竭15例(4.64%)、气管异物窒息13例(4.02%);与2007至2010年相比,2011至2014年间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创伤和气管异物等比例有升高趋势,而消化系统疾病、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传染病比例下降。结论父母无固定职业及农村户籍的患儿院前病死率明显升高,需重新衡量卫生资源公平分配;早产儿病死率最高且有上升趋势,加强早产儿的急救和转院是降低院前病死率的关键;创伤和气管异物等意外事件逐年增多,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公众现场急救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型葡萄糖转运体缺陷综合征(glucose transporter 1 deficiency syndrome,GLUT1-DS)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对1例GLUT1-DS患儿的临床资料、脑脊液葡萄糖、脑电图、MRI和基因突变特点进行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男,6岁1个月,9个月起晨起空腹时出现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共发作7次,头围47.5cm.辅助检查:脑脊液葡萄糖1.87mmol/L,脑脊液葡萄糖/血糖比值0.36,头颅MRI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示广泛性棘慢波发放.SLC2A1基因检查:第4外显子c.350_385del(编码区第350_385号核苷酸缺失)杂合核苷酸变异,该变异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文献复习共219例GLUT1-DS患儿,其中159例(72%)有癫痫发作,105例(47%)有运动障碍,61例(27%)有智力发育落后.脑脊液葡萄糖(1.92±0.31) mmol/L,脑脊液葡萄糖/血糖比值0.36±0.07.183例(96%)患儿存在SLC2A1基因突变,错义突变最多见.结论 GLUT1-DS临床症状谱广,脑脊液葡萄糖、脑脊液葡萄糖/血糖比值明显降低,且排除脑膜炎者可诊断GLUT1-DS,可行SLC2A1突变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