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peritonitis,简称SBP)是肝硬化腹水病例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占肝硬化腹水病例的8~18%。近几年来SBP 有上升趋势,与临床上警惕本病有关。SBP 由细菌引起,腹腔穿刺导致的细菌性腹膜炎,严格讲来不能算作SBP。SBP 也不同于原发性腹膜炎,后者多见于患有肾病综合征的儿童。SBP 亦有别于腹内器官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癌性腹水  相似文献   
2.
心原性肝硬变或称淤血性肝硬变,是由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所引起的肝纤维化。本文18例均经尸检证实。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18~53岁。基本心脏病变:风心8例,肺心及慢性心包炎各3例,梅心及原发心脏肿瘤各2例。心力衰竭病程自4个月至9年,平均2年半左右。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和发作形式不同。18例中16例死于心衰,2例分别因肝性昏迷和一般衰竭死亡。临床上肝脏肿大者14例,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间质抑制剂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病,我们曾于1972至1977年试用上海第三制药厂试制的D-青霉胺(以下简称青霉胺)治疗临床表现顽固的病例50例,现就疗程满2个月以上的38例小结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38例中男性35例,女性3例,年龄21至60岁。慢性肝炎27例,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19例(诊断、分型和疗效参考1973年上海市肝炎协作组标准:临床、生化和病程综合判断);合并肝硬化3例;慢性持续性肝炎8例。病程近1年至10年。用药前均持续3~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七例临床上酷似病毒性肝炎的病例,但肝穿刺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非肝炎的其他疾病,计有白血病、淋巴瘤、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药物性肝病、伤寒及原发性肝癌。均有纳差、肝大、血清丙谷转氨酶(SGPT)升高,其中3例且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本文讨论了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和处理方面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肝脏扫描术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我们总结了我院附属中山医院1959年以来300余例肝脏扫描中,经病理证实的60例临床上疑似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扫描结果。本文着重讨论肝癌在扫描图上的表现及其与其他占位性病变的监别诊断,以及本方法和其他诊断方法的对比等。  相似文献   
6.
胆红素代谢     
胆红素由血红蛋白分解而来,是血红素的代谢产物,即血红素的卟啉环裂解后放出铁,成为直线型4吡咯的结构。血红素Ⅸ→胆绿素Ⅸ_a→胆红素Ⅸ_a 除了血红蛋白外,胆红素也可以从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色氨酸吡咯酶等裂解而来,正常人每天产生350~400毫克胆红素,其中2/3(65%)来自血红蛋白,1/3来自其它方面,特别来自肝脏,人体所有细胞,包括肝、脑、脾、成纤维细胞均可合成与裂解血红素,产生胆红素。肝、脾的细胞含裂解血红素的酶最多,产生的胆红素也较其它脏器为多。  相似文献   
7.
肝脏遗传性的缺陷分三大类: 一、功能性肝脏缺陷,组织学正常:遗传性高血氨症,急性间歇性卟啉病,Gilbert综合征。二、功能性肝脏缺陷,具特征性,非进行性的组织病理学改变:D-J综合征,醣原累积症。三、遗传性肝脏缺陷,有进行性慢性肝病(并可发展为肝硬化):血色病,Wilson病,α_1-抗胰蛋白酶缺乏,原卟啉病。遗传性高血氨症肝脏的功能和组织学正常,但血氨增高。正常人血氨不超过1微克/毫升、遗传性高氨血症可达2~  相似文献   
8.
很早就有报告,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浆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而肝细胞实质性病变时血浆胆固醇含量则可下降。近10年来,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较快。大量资料表明,肝脏在脂质和脂蛋白代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中见到的许多血浆脂质和脂蛋白异常情况,事实上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肝脏代谢相联系;另一方面,许多肝脏疾患也可引起脂蛋白量和质的改变。了解这些变化,可能有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和防治措施的制订关于血浆脂蛋白的一些新认识血浆中主要的脂蛋白脂蛋白是由特异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以下称Apo)和脂质(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甘油三酯和磷脂等)组成的生  相似文献   
9.
夏××,女,32岁,住院号177648,1983年10月11日,因妊娠7个月并发“病毒性肝炎”由外院转本院隔离病房。入院后,追询病史,怀孕2个月时,即感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6个月时,症状加重,常有恶心、呕吐。既往无胃病史。不嗜烟酒。体检:血压110/72。清瘦,轻度贫血,巩膜微黄,无肝掌蜘蛛痣。锁骨上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无特殊.中上腹有压痛,肝上界第6肋间,肋下2cm,质中偏硬,有压痛,脾未扪及。无腹水征。  相似文献   
10.
慢性腹泻的原因较多,鉴别诊断有时不易。临床上除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外,可作以下有关检查。1.粪便、血液、胃液及胆汁检查;2.内窥镜检查,包括胃和十二指肠、小肠和结肠的内窥镜检查,以及病变处活组织检查;3.胰腺功能检查;4.肝功能检查;5.CT 及超声波等影象检查;6.特殊X 线检查,包括 ERCP、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和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