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方法]采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法,成立HFMEA团队;绘制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值(RPN);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改进。[结果]实施HFMEA后,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率由6.72%下降到2.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2,P=0.024)。[结论]HFMEA是基于团队的前瞻性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应用HFMEA进行非计划性拔管防范管理,可有效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氯胺酮能否降低咪达唑仑诱导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6例急诊危重呼吸衰竭成年患者,随机分成咪达唑仑+芬太尼(MF)组和咪达唑仑+氯胺酮(MK)组,气管插管前咪达唑仑0.05mg/kg静脉注入,然后MF组芬太尼2μg/kg静脉注入,MK组氯胺酮O.5mg/kg静脉注入,待患者达镇静状态后实施气管插管。记录用药前和插管后1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观察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药物诱导气管插管后血压下降以MF组更明显(P〈0.01)。低血压发生率MF组为51.7%,MK组为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15,P=-0.01)。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应用氯胺酮可减少咪达唑仑所致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镇静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急诊危重需要紧急气管插管患者81例,随机分成咪达唑仑+芬太尼(MF,n=41)组和咪达唑仑+氯胺酮(MK,n =40)组;气管插管前咪达唑仑0.05 mg/kg静脉注入,之后MF组芬太尼1~2μg/kg静脉注入,MK组氯胺酮0.5~1 mg/kg静脉注入,待患者达镇静状态后实施气管插管.记录入室时、插管前和插管后10 min、插管后60 min的SBP、DBP、MAP、HR的变化,以插管后10 min为观察点,观察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MK组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少于M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K组和MF组血压均有下降,SBP、DBP、MAP插管前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血压下降以MF组更明显,插管后SB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插管后两组HR均有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F组P<0.01,MK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下降幅度以MF组SBP最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下降幅度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10 min MF组有17例低血压,MK组有8例低血压,其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MF组为41.46%,MK组为2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住ICU天数及28 d死亡率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氯胺酮镇静可降低咪达唑仑所致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工人流产的安全性,减少其并发症而实施骶管镇痛,防治人流综合反应。方法:0.8%利多卡因阿托品混合液骶管阻滞50例,并行对照观察。结果:镇痛率扩宫时达100%,刮宫时达94%,人流综合反应发生率占2%,对照组达42%,两组差异显著(χ^2=23.31,P〈0.005),出血量两组无差异(χ^2=0.44,P〉0.5)。结论:改良骶管阻滞镇痛完善,操作简便,安全适用。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4~1990年共进行小儿氯胺酮麻醉47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男401例,女70例。婴幼儿(3天~3岁)216例,学龄前儿童(3~7岁)128例,学龄期儿童(7~12岁)127例。手术种类:疝修补、睾丸固定术、鞘膜积液翻转术等276例,其他手术195例。  相似文献   
6.
杨明全  肖国辉 《华西医学》2011,(7):1022-1024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月,对我院ICU收治5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采用集束化治疗方案进行救治,并就患者的器官功能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5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1.8±5.59)d,4例存活,1例死亡.存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急性生理和既往健康(APACHE...  相似文献   
7.
郑刚  李刘英  杨明全 《山东医药》2013,53(21):47-49
目的 探讨硝黄汤鼻饲联合灌肠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肠屏障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急性加重期COPD肠屏障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硝黄汤鼻饲联合灌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治疗前及治疗1、3、5d肠鸣音、APACHEⅡ评分、二胺氧化酶(DAO)、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内毒素水平及住ICU时间.结果 观察组临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肠鸣音、APACHEⅡ评分、DAO、IFABP及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5d,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DAO、IFABP及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均<0.05),肠鸣音较对照组同期明显增加(P<0.05).两组住ICU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及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硝黄汤鼻饲联合灌肠能改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肠屏障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麻醉时应用氯胺酮能增强吗啡的术后镇痛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时应用氯胺酮是否能增强吗啡的术后镇痛效应。方法:30例胆囊切除术的病人硬膜外麻醉时随机分成切皮前用氯胺酮0.4mg.kg^-1(n=15Ⅰ组)和生理盐水组(n=15,Ⅱ),术毕均经硬膜外腔注入吗啡1mg术后镇痛,进行双盲对照观察吗啡的术后镇痛效应。结果:Ⅰ组术后镇完全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明显延长,VAS、VRS值明显降低(P〈0.01),副作用未见增减。结论:硬膜外麻醉时应用氯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8月-2022年4月于该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86例,依照镇痛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术毕给予舒芬太尼,实验组给予纳布啡+舒芬太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术后1、6、12、24和48 h)的镇痛镇静效果、血清疼痛介质指标水平和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自控镇痛次数、补救镇痛数、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术毕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较短(t=3.29,P=0.001),自控镇痛次数(Z=4.53,P=0.000)和补救镇痛数较少(χ2=4.48,P=0.034);术后12、24和48 h,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明显低于对照组(t=2.86,t=2.55,t=0.10,P <0.05);术后1和6 h,实验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t=2.10,t=2.07,P <0.05);术后6、12和24 h,实验组血清P物质(SP)(t=3.63,t=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胆系手术硬膜外麻醉阻滞用量进行数值分析,并就其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以麻醉效果满意,平面达到或超过T4-12范围的588例临床资料,按阻滞初量分组进行数值分析,对SpO2、BP、HR进行统计。结果:1.两组节段毫升数相似,同组中老年人阻滞范围较广。2.阻滞初量≥13ml组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增加,SpO2下降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BP下降组间差异性极显著(P<0.005),年龄对其影响性也较大。3.胆心反射的发生率相近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麻醉效果满意时,阻滞初量增加≥13ml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增加,而并不能减少胆心反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