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洛赛克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 2 4 1例患者随机分为洛赛克治疗组 (A组 )及使用安慰剂的对照组 (B组 ) ,A组 (132例 )分别于术前 1d ,当日及术后 1d给予洛赛克 (40mg/d ,静脉滴注 ) ,B组 (10 9例 )给予安慰剂。术前、术后 3h及 2 4h检测血清淀粉酶 (参考值 10~ 12 0U/L)。结果 :A组有 4例 (3.0 3% ) ,B组有 9例 (8.2 6 % )发生急性胰腺炎 (P <0 .0 5 ) ,A组有 33例 (2 5 .0 0 % ) ,B组有 5 8例 (5 3.2 1% )出现高淀粉酶血症 (P <0 .0 1)。结论 :洛赛克能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5岁.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外院胃镜检查发现胃底间质瘤于2009年3月10日收治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2 mm Hg(1mm Hg=0.133 kPa).患者精神好,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末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再次胃镜检查示:胃底部黏膜下见大小约1.5 cm×1.0 cm包块,胃窦大弯侧见局部黏膜隆起灶,黏膜表面光滑,中央有凹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1994年至2008年胆囊切除术出现胆管损伤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胆囊切除术出现胆管损伤。其中,肝总管部分切除1例,胆总管横断2例,胆总管过度分离1例,肝总管、胆总管部分缝扎或结扎致成角狭窄4例。除1例胆总管过度分离致胆管硬化、肝硬化外均愈合。结论术者充分认识致胆管损伤的多种原因,规范手术操作和重视胆囊切除术可减少胆管损伤并发症的发生,损伤后早期发现,及时合理选择修复术式,愈后较好。胆管空肠Roux—en—Y内引流术是目前最常用且疗效肯定的胆道重建手术。  相似文献   
4.
Lugol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内镜下Lugol溶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1例食管表浅性病变行2%Lugol液染色,同时行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正常染色4例,浅染色68例,不染色28例,过度染色11例。病理结果提示正常染色及过度染色组中未发现癌变或癌前病变,浅染色组68例中发现重度异型增生3例、癌变(原位癌)1例,不染色组28例中发现鳞癌17例(原位癌7例)、重度异型增生5例。结论:食管病变Lugol液染色呈不染或浅染色的病例,往往提示癌变或癌前病变,结合活检可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注入引流法治疗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的临床价值.方法 21例D'Egidio Ⅰ型PPC患者在CT或US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外引流,CT或US检查观察引流效果,无明显残腔后,夹管观察3~7 d,无异常即可拔管.经21 d引流不能痊愈者,给予每日无水乙醇20 ml囊腔注入治疗.结果 21例D'EgidioⅠ型PPC患者,经皮穿刺置管外引流后,痊愈15例,治愈率为71.43%.其余6例中,治疗有效3例,无效3例.其中1例为单房PPC并感染,2例为多房PPC无感染,3例为多房PPC合并脓肿,均经无水乙醇注入治疗6~21 d后囊腔消失,治愈率100%,无l例发生并发症,6~12个月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 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注入引流法是治疗PPC合并感染或多房性PPC有效、安全的非手术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Dieulafoy病致上消化道出血内镜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ieulafoy病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病因,往往出血量大,甚至危及生命。本院自1995年1月至2004年10月共收治38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对其中出血量较大的患者经内镜注射药物或应用金属钛夹止血,收到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急性阑尾炎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鉴别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 ,居急腹症的首位。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相近 ,彼此间易误诊。据报道急性阑尾炎术中确诊肠系膜淋巴结炎占误诊病例 35 6 % [1] 。现就我院近 8年来两种疾病作回顾性分析。1 病例资料我院 1992~ 2 0 0 0年期间共收治急性阑尾炎 874例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5 3例。其中急性阑尾炎误诊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4例 (3例经补液治疗 6~ 8h疼痛加重并手术证实 ,1例予补液治疗后症状加重而诊断 )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10例 (7例手术中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色泽略红、软、数目不等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并胆道金属支架(EMBE)或塑料支架(ERBD)置入治疗80岁以上老年人恶性肝外梗阻性黄疸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消化科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52例行ERCP及EMBE或ERBD治疗的80岁以上老年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ERCP成功并置入胆道支架146例(成功率96.1%),其中金属支架69例,塑料支架77例,胆管癌95例,胰腺癌3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8例,胆囊癌5例,胃癌6例。术后1周及4周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有并发症12例,其中出血1例,轻型胰腺炎8例,胆管炎3例。结论内镜下EMBE及ERBD治疗80以上老年人恶性肝外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灵活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最近几年医学界广为关注的一项内镜新技术,主要用于癌前病变、早癌及一些良性肿瘤的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个体化治疗、针对性强、创伤小、患者易耐受、住院时间短、同一患者可接受多次ESD治疗,同时一次也可以进行多部位的治疗、可以在不手术的情况下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提供肿瘤精确的组织学分期等优点[1].本院消化内镜中心从2008年5月起应用此项新技术开展ESD手术38例,未发生文献报道的并发症,使相当一部分早癌患者免于接受传统外科手术.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逐步取代部分胆胰疾病的传统开腹手术,其具有疗效肯定、创伤小、治疗后恢复快、无需麻醉以及医疗费用低等优点,特别是高龄患者更能体现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