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鼻窦炎致病因素中,鼻腔解剖结构的异常在临床中是最为常见的,其中鼻中隔偏曲占有重要位置。鼻中隔偏曲本身就可以是其他结构异常的原因,如偏曲对侧的中鼻甲、筛泡、钩突的气化或肥大、对侧下鼻甲的代偿性增生等,这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鼻窦炎的发病率。鼻中隔作为对鼻腔双侧的发病都有影响的因素,对两侧中或下鼻甲,黏膜、腺体、血管及骨性结构的影响和变化是不同的,通过鼻阻力、鼻气流量等客观指标也证实了鼻腔两侧的差异。但还没有文献描述鼻中隔偏曲对鼻腔双侧鼻窦炎等病变的发病率影响的差异,因此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后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逐渐加重 ,可遗留严重后遗畸形。本文报告我院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 46例 ,取得显著疗效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 2 0 0 1年 6月~ 2 0 0 3年 9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92例 ,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96例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及“脑猝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的诊断,并经脑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发病时间均少于14d。中医辨证属痰瘀痹阻型,证见半身不遂或半身麻木,或语言謇涩,唇舌紫暗,舌质暗或紫,脉弦滑或涩。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43~80岁,平均62.7岁。发病时间为6h~14d,平均(4.21±1.32)d;对照组48例,年龄46~78岁,平均64.3岁。发病时间5h~13d,平均(4.13±1.26)d。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本院71例脂瘤型、骨疡型中耳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36耳)行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对照组35例(35耳)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统计两组治疗效果、鼓膜愈合、干耳及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气导平均听阈、气骨平均导差及综合生存质量评定问卷(GQLI/74)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34/36)高于对照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鼓膜愈合率及干耳率高于对照组,鼓膜愈合及干耳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气导平均听阈及气骨平均导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气导平均听阈及气骨平均导差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8.34%(3/36)低于对照组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各维度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GQ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可缩短鼓膜愈合及干耳时间,提高鼓膜愈合率、干耳率及术后听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鼻中隔术后血肿集中出现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霖  杨丽荣 《中外医疗》2011,30(36):50-50
目的 从鼻腔填塞物膨胀海绵膨胀后的体积变化来观察分析鼻中隔血肿集中出现的成因.方法 对比2种膨胀海绵遇水膨胀后厚度、宽度、长度以及弹性的改变,结合鼻腔各鼻道的解剖特点,从而说明鼻腔填塞物对于各鼻道所承受的压力改变而引发鼻中隔血肿集中发生的影响.结果 填塞物止血膨胀海绵遇水后厚度更大,加之弹性差,因此对鼻腔粘膜产生的压力和损伤明显大于PVF系列医用海绵.结论 当填塞物太大、过厚,无凡士林等可润滑的填塞物,或者某些膨胀海绵弹性太差,术后易引发血肿.  相似文献   
6.
鼻中隔偏曲对鼻窦炎致病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鼻窦炎致病因素中,鼻腔解剖结构的异常在临床中是最为常见的,其中鼻中隔偏曲占有重要位置。鼻中隔偏曲本身就可以是其他结构异常的原因,如偏曲对侧的中鼻甲、筛泡、钩突的气化或肥大、对侧下鼻甲的代偿性增生等,这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鼻窦炎的发病率。鼻中隔作为对鼻腔双侧的发病都有影响的因素,对两侧中或下鼻甲,黏膜、腺体、血管及骨性结构的影响和变化是不同的,通过鼻阻力、鼻气流量等客观指标也证实了鼻腔两侧的差异。但还没有文献描述鼻中隔偏曲对鼻腔双侧鼻窦炎等病变的发病率影响的差异,因此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1893年,现代耳科学之父Adam Politzer最早提出耳硬化症的命名,1923年,Gunnar Holmgren最早施行耳硬化症水平半规管开窗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和CT图像观察了解鼻中隔偏曲与单侧上颌窦炎性病变的关系,探讨鼻中隔偏曲在慢性鼻窦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经鼻窦冠状位CT扫描证实的鼻中隔偏曲伴单侧上颌窦炎性病变(包括慢性上颌窦炎、上颌窦浆液性囊肿、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和霉菌性上颌窦炎)患者56例,观察单侧上颌窦炎性病变与鼻中隔偏曲的关系。随机抽取10例患者的鼻窦冠状位CT图像,按Uygur法计算钩突所在平面两侧下鼻甲、钩突和中鼻甲的横断面积(以坐标纸格数表示)在各自鼻腔所占的百分数,并与10例正常对照(鼻中隔正直、无鼻窦病变)进行比较。结果56例患者中,单侧慢性上颌窦炎25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9例,上颌窦浆液性囊肿5例,霉菌性上颌窦炎17例;病变位于鼻中隔偏曲鼻腔宽大侧35例(62.5%),狭窄侧21例(37.5%)。10例鼻中隔偏曲伴单侧上颌窦炎性病变患者下鼻甲、钩突和中鼻甲的横断面积在各自鼻腔所占的百分数在鼻腔宽侧为48.8%,窄侧为44.1%,两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10例正常对照下鼻甲、钩突和中鼻甲的横断面积在各自鼻腔所占的百分数为右侧40.1%,左侧39.8%,两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使鼻腔宽大侧发生单侧上颌窦炎性病变的机会大于鼻腔狭窄侧;临床处理上颌窦炎性病变的同时应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恢复鼻腔鼻窦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阻断鼻中隔偏曲造成的代偿失调。  相似文献   
9.
时值秋冬交替,气温起伏变化较大,容易患感冒。感冒之后,常会流鼻涕打喷嚏,值得注意的是流鼻涕打喷嚏并非都是感冒,也可能是鼻炎。  相似文献   
10.
当前,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ES)已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该方法术中出血过多.鼻内镜镜面又直接深入鼻腔.容易污染镜面,干扰术野,从而影响手术的进程并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清晰的术野对手术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保持术野清晰,减少术中出血.一直是术者不断追求的目标。本文对24例Ⅰ型Ⅰ、Ⅱ期慢性鼻窦炎,伴或不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观察鼻内镜配套泵水系统在鼻内镜手术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