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我们应用心脑回春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86例,并设对照组70例,结果表明心脑回春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总显效率(67.44%)和总有效率(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45.71%和80%)(P〈0.05).因此提示心脑回春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9岁。患风心病30年,房颤2年。1991年7月9日上午9时突感头晕,摔倒在地,继之左上肢末梢麻木,剧烈疼痛,左拇、食、中指明显紫绀,于下午3时急诊入院。患者1年前曾发生左下肢动脉栓塞,经蝮蛇抗栓酶等内科综合治疗无效,后行截肢术。入院体检:T36℃,P66次/分,R18次/分,BP24/12kPa,神清,痛苦病容,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左拇、食、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脑回春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从住院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加心脑回春丸组96例和常规治疗组60例,观察两组心电图改变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心脑回春丸组在心绞痛症状控制和心电图改变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用心脑回春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86例,并设对照组70例,结果表明心脑回春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总显效率(67.44%)和总有效率(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45.71%和80%)(P<0.05),因此提示心脑回春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变率性传导阻滞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变率性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30例患者中50岁以下的11例占36.7%,50岁以上19例占63.3%;有心脏病证据29例占96.7%。单纯3相性传导阻滞的患者,原发病均较轻,预后好,4相性传导阻滞合并Ⅱ°房室传导阻滞(Ⅱ°AVB)原发病较重,预后差;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食道心房调搏及心内电生理检查是诊断变率性传导阻滞的主要手段。结论:变率性传导阻滞多见于年龄大的心脏病患者,是病变较永久性传导阻滞轻的一种阻滞,预后随原发病轻重而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脑回春丸治疗高脂、高粘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从住院确诊的60例高脂、高粘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加心脑回春丸(A)组(30例)和常规治疗(B)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脂、血流变指标及24例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流变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4例hs—CRP增高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hs—CR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脑回春丸在降低血脂、血流变指标、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变率性传导阻滞亦称心率依赖性传导阻滞,并非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现就我院1996年以来确诊的30例变率性传导阻滞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